{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人文福建> 非物質文化遺產 > 正文
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二木卡姆”
http://www.by1520.com?2009-06-09 16:0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來說兩句

莎車遇見木卡姆

莎車民間木卡姆演出隊在公園演出

  位于新疆昆侖山下的莎車縣,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神奇獨特,數千年來不僅流傳著水神共工、農神后稷等神話,而且誕生了十二木卡姆。這個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各方的保護和發展下,如今依然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

  5月17日,一個周日,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的鐵匠阿地里·阿不都克熱本沒有像往常一樣去自己經營的鐵鋪,他穿過小區,來到附近一家公園的空地。此時,這里已經聚集了一些人,有的拿著手鼓,有的拿著都塔爾。

  今天是他們的演出日,作為民間木卡姆演出隊的成員,他們經常要到這家公園表演木卡姆,每次演出差不多9個小時,沒有固定的演出陣容,一般是30人,多的時候會有100多人。

  初識木卡姆

  一段類似念白的開場之后,樂器奏出歡樂的音符,歌者應聲而和,“舞蹈大叔”肉孜·阿尤甫帶頭開始跳舞,這位年過七旬的藝人,為了參加這次表演趕了70多公里的路。漸漸地,圍坐在地上的觀眾也加入到這支舞隊,不論舞技、不分長幼,快樂的氣氛彌漫開來。

  作為集歌、舞、樂于一體的藝術,木卡姆流傳于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是“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的總稱。早在公元4世紀,原始的木卡姆就已經在民間開始傳唱,16世紀時,當時的葉爾羌汗國的王妃阿曼尼莎汗召集了大量的民間藝人、樂師演唱家對木卡姆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整理,改掉了原木卡姆歌詞中難懂的外來語詞匯、古維吾爾語詞匯和陳舊的宮廷詩詞,同時還創作了“依西萊提安庫孜”這一新木卡姆。

  19世紀,這套木卡姆被逐步濃縮為12部套曲,每部套曲約演奏兩個小時,這也是現今最為著名的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巴亞特》、《斯尕》等,共245首樂曲,每一套木卡姆從音樂結構上又有“瓊乃額曼”、“達斯坦”和“麥西熱甫”組成,旗下有歌曲、樂曲。表演完12套全部大曲外,還要表演集大成的《阿布且西麥》,將“十二木卡姆”中每一段表現凄楚、憂傷的優雅樂曲集在一起,共有15首樂曲。這樣,連續演唱全套的“十二木卡姆”最少需要20多個小時。

  “十二木卡姆”的歌詞主要來自于公元13、14世紀時察合臺汗國時期的魯特菲等著名詩人,在后續的發展中也是繼續沿用了以詩詞豐富歌詞的做法,使得歌詞內容以表達對愛情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個人的修為為主。

  而演奏樂器主體上是繼承了龜茲樂器的傳統,借鑒了波斯、阿拉伯的外來樂器,使用的樂器包括豎箜篌、嗩吶、篳篥等,編排之后的音樂節奏感比較強。

  2005年11月,“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第三批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成為中國繼昆曲、古琴之后被世界認定的又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中前行

  在莎車縣,上至八旬老人,下至7歲孩童,都能或多或少地參與木卡姆的表演。民間木卡姆表演隊的負責人伊力哈木·熱依木介紹,他現在已經有十幾個徒弟,其中有個8歲的女孩已經開始跟著演出。到縣上趕完巴扎(集市),花1元錢來到公園享受木卡姆,已經成為很多人熱衷的事情,或帶著樂器加入演出隊,或一起跳舞,或做個熱心的觀者。

  當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中艱難掙扎的時候,為什么木卡姆在人們的生活中還能如此活躍?

  當地許多人跟我講,在他們眼里,木卡姆不是不可觸及的藝術,那就是他們的生活。

  不過新中國成立前,木卡姆的流傳卻也命運多舛。作為民間藝術形式,木卡姆的收集、整理主要依靠民間的自發力量,由于各種原因,到1949年前夕,十二木卡姆已經處于消亡的邊緣,當時在全新疆能夠完整演奏的也只剩下老藝人吐爾迪·阿訇了。

  1951年7月、1954年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等部門先后兩次邀請吐爾迪·阿訇、肉孜坦布爾等民間藝人對十二木卡姆進行了錄音,并請音樂家萬桐書夫婦將它的音樂用五線譜記錄下來,這些都為十二木卡姆的傳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6年,木卡姆還首次走出國門,走進了英國BBC廣播節目,引發了世界對它的關注。

  為了進一步保護“十二木卡姆”,莎車縣加大了人才培養的力度,選送了30名初高中畢業生到新疆藝術學院進行為期三年的“十二木卡姆”專業藝術培訓,還在縣職業高中開設了“十二木卡姆”藝術班,同時還為評選出來的13名民間“十二木卡姆”老藝人按月發放400元生活補助。

  保護并未局限在莎車

  根據木卡姆在全區的分布情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一規劃建設了10個傳承中心,實現民間藝人就地學習、教學,既培養傳承人,又擴大了木卡姆在原生地的群眾性活動頻率,其中“吐魯番木卡姆傳承中心”已經投入使用。除在新疆有關大專院校開辦木卡姆傳承班、木卡姆專業研究生班外,正在策劃編寫木卡姆普及型鄉土教材,其中阿瓦提、麥蓋提等縣已經使用《刀郎木卡姆》音樂和舞蹈動作,編成健身操在中小學推廣。

  目前,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初步形成了自治區、地(州市)、縣(區市)傳承單位和傳承人的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近兩年來,每年投入經費達2000多萬元,使木卡姆、刀郎麥西熱甫、瑪納斯等一大批民族傳統文化瑰寶得到了有效保護。

責編:王超


責任編輯: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心情榜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