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 當前位置-三明
弘揚朱子文化 建設文明尤溪
文明風   |  時間: 2009-03-05   |   文章來源: 文明風
 

  3、繁榮教科文體事業。充分發揮縣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新華書店等文化陣地作用,向社會提供先進文化服務。縣文化館舍2000多平方米,各種功能活動室齊全。在文廟開辟報刊閱覽中心,滿足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種展覽需要。縣圖書館擁有館舍面積3039平方米,業務用房2039平方米,設有電子閱覽廳、閱報中心、少兒室、特藏室、綜合書庫等,藏書總量9.2萬冊。在縣檔案館開設了"文件超市",方便廣大市民查閱文件資料。建筑面積5404平方米的縣博物,免費向學生開放,年接待游客、學生5.5萬人次。國有新華書店、郵政書店、營紫陽書店、大學書店等,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讀者需求。各鄉鎮致力抓公益文化體育設施建設不松懈,普遍建有政務公開欄、時事政策欄、新聞圖片欄、法制宣傳欄、科普宣傳欄、農民閱報欄等;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全縣建立文化活動室76個,建立文化中心戶2016戶、電子閱覽室21個;實施體育健身工程,建立休閑健身場所52處。大力培植城鄉文化社團和骨干文藝人才,群眾性業余文化團體30多個,會員達300多人,成為群眾性文化活動的主要組織者。農民自發組織的民間文學社團、文藝演出隊遍布廣大農村,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致力抓好城區群眾文化活動。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機關文化、警民文化、老年文化、少兒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等,做到年年有計劃、逐月有安排,每年舉辦專場演出10多場次。縣博物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省文管會、文化廳授予"省一級達標館"等榮譽稱號。縣圖書館獲得"全省十佳圖書館"和蟬聯文化部"二級圖書館"稱號。

  4、開發和保護朱子文化。我縣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留有大量朱熹遺跡、典故。三年來,我們突出圍繞朱子文化城建設這個重點,加強對朱子文化資源的挖掘、整合和利用,提升尤溪文化品位。編輯出版了《大理公園·朱熹詩詞賞讀》、《朱子宴故事》、《朱子家訓》小冊子和《朱熹詩詞365鑒賞》、《朱子行跡傳》、《朱熹與尤溪》、《南宋大儒朱熹》等專著;錄制了百集電視宣傳片《朱子文化縱橫》;推出了一批有濃厚朱子文化色彩的藝術品和旅游紀念品。完成了朱熹誕生地遺址建設群復原工程,相繼重建修復"文公祠"、"半畝方塘"、"沈郎別苑"、"華表山門"、"開山書院"等。2007年10月,舉辦了以朱子美食大賽、朱熹公祭儀式、朱子書畫展、朱熹詩詞演唱會等為主要內容的紀念朱熹誕辰877周年朱子文化周系列活動,朱子品牌文化日益凸顯,極大地提升了朱熹誕生地的城市形象。重視保護文物遺產,搶救了一批因高速公路建設和街面水電站庫區建設即將消失的文物。收集整理民間音樂、民間剪紙、民間曲藝、民間舞蹈、民間禮儀、民間故事、口頭文學、歌謠、諺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16件。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洋中鎮桂峰村、中仙古銀杏群、閩湖已成為尤溪文化旅游品牌。

  五、辦為民之事,營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尤溪縣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出行安心、居住舒心、創業放心的生活環境。

  1、健全社會保障。落實下崗工人再就業工和解困工作6項優惠政策和措施,三年來,累計核發《再就業優惠證》1530本,免行政性收費1054萬元。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縣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企業522個,參保人數12998人。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納入低保對象1028戶、2657人,年發放低保金350.9萬元。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補、弱有所助。組織實施春蕾、希望工程等扶貧助學,幫助貧困家庭子女解決就學困難。三年來,民政部門共接受單位和個人捐贈款725萬元,支付各類困難救助款617萬元,社會特殊困難普遍得到救助。每年春節,縣領導分組深入城區和鄉鎮,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計生二女戶、殘疾人士、困難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等,給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和祝福。

  2、強化城市管理。近年來,縣政府加大投入,加速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步伐,強化城區規劃建設。按照"東擴西連美中心"思路,開展新一輪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城區規劃區由13平方公里擴大到40平方公里。穩步推進水東片區拆遷工作;抓好大儒名城、李厝巷小區、麗景花園等改造開發,共完成建新面積8.1萬平方米;水東大橋、汽車檢測物流配送中心、垃圾焚燒廠、城區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高速公路連接線整治美化,改善了城市的入口景觀。加大衛生長效管理力度,狠抓環境綜合整治,城區環境衛生進一步得到改善。經常性組織開展規模較大的市容市貌專項整治活動,全面落實沿街商店和縣直機關各單位的"門前四包"責任制,劃定衛生責任區,加強督促檢查和教育引導,有效地提高了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同時,組織縣直機關各黨(工)委開展"百千萬工程"活動("百人志愿者服務"、"千人共建隊伍"、"萬人簽名儀式"),帶動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倡導了社會新風尚。強化交通秩序管理。以整頓行車秩序、停車秩序為重點,加強重點部位的交通管理,引導車輛有序停放,有效遏制了車輛亂停放現象。

  3、扎實建設新農村。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村路網建設里程居全省第一,提前三年完成省政府制定的村村通水泥路的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建制村所在地供應自來水,農村自來水入戶率50%以上。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電話、通閉路電視,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8%以上。小城鎮規劃建設繼續推進,完成77個村莊規劃編制。大力推廣"前庭后院"式農民住房,深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完善農村衛生設施,新建5座鄉鎮垃圾填埋場、1座焚燒爐、5座垃圾中轉站。開展農村房前屋后"人人種下珍貴樹,家家走上致富路"活動,種植珍貴樹52萬株,累計達到117萬株。新建農村沼氣池200戶,全縣達到3304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2230臺。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幼教工作跨入全省先進行列,義務教育扎實推進,小學、初中、高中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99.93%、97.8%、78%;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村衛生所達522個,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92.45%。加強"平安鄉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農村安定穩定,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提升服務"三農"水平。建設農村信息化網絡,完善15個鄉鎮農業155服務中心,創建37村級示范點,去年累計接受來人來電咨詢1.44萬人次。實施農村信息化工程建設,全縣250個村建立了信息機應用系統。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僅2008年完成就業培訓、"陽光工程"7292人、實現轉移就業7509人。去年初還成功承辦三明市第五屆農村勞動力轉移專場招聘會。扎實推進"造福工程"建設,全縣共投入資金1879萬元,實施了230戶1000人異地搬遷,年前順利通過省級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