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 當前位置-八閩創建
永安市精神文明建設滄海桑田 三十年文明之路抖擻希望憧憬
文明風   |  時間: 2008-08-12   |   文章來源: 文明風
 

    多年努力,永安市軍民共建氛圍濃厚,共建工作上新臺階,成

    效顯著碩果累累,共建向全面、縱深發展。反映永安市軍民共建的長篇通訊《鋼鑄的豐碑》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福建省人民廣播電臺播出;2004年永安市被授予“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2008年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二連冠;2005年永安市獲福建省“雙擁模范城”稱號,實現省雙擁模范城“五連冠”。

    七、片區共建調整理順形成全新格局 

    永安市精神文明共建片區工作以服務社區居民為出發點,著眼于提高人的素質,著力于辦實事。改革開放后,永安將全市劃分為27個共建片區,近年理順共建關系,調整為22個社區共建片區。

    堅持從實際出發,通過健全共建領導機構、制定工作計劃、完善管理制度、落實活動經費、建立共建聯系點等基礎工作,建立和完善理事長負責制,發揮區內各級文明單位和駐軍作用,優勢互補,群策群力,建立便民服務網絡,開展“便民、安民、樂民、智民、富民”系列低償、無償服務。

    創造并不斷深化“十聯十建”做法,即黨的建設聯抓,共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聯學,共同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政治敏感性;思想政治工作聯做,共育“四有”新人;“文明細胞”聯創,共同提高文明素質;移風易俗聯倡,共同樹立新風尚;社會治安聯防,共創安定環境;公益事業聯辦,共建服務設施;群眾文化聯搞,共同提高市民文化素質;環境建設聯建,共創優美環境;經濟工作聯上,共圖區域振興。打破了“隸屬、性質和級別”差異,創建文明單位活動實現了由單體向群體、單項向綜合、條條向塊塊的轉變,變“條”、“塊”單位自建為條塊聯動、共駐共建,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樸、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從文明個人到五好家庭;從文明戶到文明樓院;從文明班組到文明車間;從文明科室到文明單位;從文明社區到文明片區;文明街道到文明城市的寶塔型創建結構。    

    近年各社區以爭創“魅力社區”活動為抓手,以鄰里和諧共建為載體,以鄰里為點、樓棟為線、小區為片,組織志愿者開展“我為魅力城市添光彩”志愿者行動,培育社區和諧共建精品。市委文明辦推廣新安社區“六不讓”(不讓服務工作在我這里延誤、不讓社區工作在我身上出差錯、不讓工作者形象在我這里受損、不讓弱勢群體在我這里被冷落、不讓違法行為在我身上發生、不讓不和諧因素由我造成活動)、后溪洋社區“鄰里懇談會”(社區、共建單位和居民代表不定期召開懇談會,共商、共探討服務居民、解決問題的方法)、建南社區“心靈驛站”(通過傾聽、座談、心理疏導等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知識咨詢服務)等和諧共建做法,推進社區各項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創建文明社區活動覆蓋率達100%,初步形成了“先小區、后片區、再城區”,以街居為依托、以管理為重點、以群眾需要為標準,以治安、衛生整治為突破口,職能部門各司其職、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八、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促進鄉風文明

    永安市堅持健全完善創建文明鄉鎮工作運行機制,成立活動協調小組,制定考評辦法,建立鄉鎮、街道分管精神文明領導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制定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倡導鄉鎮組建文明片區,以共建、共育、共興、共利、共榮、共強為原則,擴大農村先進面,促進城鄉一體化。

    各鄉鎮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和“創十星、評十戶”活動,發揮示范輻射效應,從早年的“掛星級牌、立村規民約、記公德簿、書治家訓、貼小康致富圖、設家庭臺賬本、建村民議事會、辦文明夜校、編鄉土教材、樹文化長廊” 形式起步,逐步引入城市管理機制,充實集鎮環衛隊伍,實施垃圾歸袋、停車歸點、廣告歸欄、經商歸店、攤位歸片“五改五歸位”。組織開展創建經濟發展、愛國奉獻、治安穩定、優生優育、科技示范、崇文重教、移風易俗、環境美化、民風純樸、黨建加強“十星級文明村”活動,結合開展道德督查評議、移風易俗、創文體特色村、文化中心戶、科技示范戶、文明信用戶等活動,做好“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建設規劃,成立農村老年人鄉風文明勸導隊,評選“十鄉百村好民約”等,推進“培育文明新風、共建和諧新農村”、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共建活動,促進了鄉風文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鄉鎮基本實現了集鎮一條街道、一處休閑式公園、一座達標公廁、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一個農貿市場“五個一”;行政村基本實現一個村牌、一條好路、一片風景林、一個文化活動場所“四個有”。全市共有8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試點村,各有特色,其中省部共建示范村八一村特色種植促進農民致富;省部共建聯系村桂口村“一戶一技工、一戶一店面、一戶一出租房”,龍大村“家家有幢小洋房、人人都是萬元郎”;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示范村嶺干村“一戶一汽車、一戶一司機”。

    九、文明扶貧帶動形成扶弱助殘風尚

    永安市從1997年開始組織“扶貧濟困、情暖燕城”活動,成立幫扶領導小組,建立幫扶卡,落實登記檢查制度,及時調整幫扶單位和幫扶對象,確保受惠者是未脫貧或新生的特困戶。11年堅持不懈,各級文明單位遵循“獻愛心、送溫暖、解憂難、辦實事”原則,對全市孤寡殘疾中的特困戶進行片區、單位對口“承包”幫扶,幫扶力度不減,幫扶內容增加,幫扶范圍擴大,“文明扶貧”工程逐步納入了“春蕾計劃”、“金秋助學”、“下崗工人幫扶”等子工程,全市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8775.45萬元,切實解決了部分城市特困居民在生活、就學、就業等方面的困難,其示范帶頭作用彌補了社會保障體制的不足,喚起了全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為形成扶弱助殘濟困的良好社會風尚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福建日報》、《三明日報》曾專文介紹永安做法,省委文明辦《文明大觀》雜志2003第5期《把責任放在肩頭》將此項特色活動稱為“永安模式”向全省推介。

 
 先行先試 龍巖市精神文明建設更上一個臺階 07-08
 努力打造閩西特色精神文明建設品牌 07-24
 寧德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新案例 08-07
 社會公平正義與政治文明建設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