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 當前位置-大江南北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勞動——記錄普通勞動者的一天
文明風   |  時間: 2008-04-29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下午篇

  14:00

    14時,《北京晚報》上攤了,多年來,每天買份晚報已經成了北京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有一天,您沒能從熟悉的賣報員手中接過晚報,心里會不會空落落的?

    右安門內大街國華飯店對面的報攤上,孫燕梅手腳麻利地將最后一份《北京晚報》的副頁和正頁合在一起,碼放到三輪車上。一天當中的銷售黃金時間就要到了,她的臉上綻放著笑容。

    “早來那么十分二十分鐘的,就能多賣出不少報紙呢。”從賣報開始,孫燕梅就沒吃過早飯,午飯也很少能按時吃上。別人吃午飯的時候,她得趕著去拿《北京晚報》和其它的書刊雜志。

    “一刮風下雨,別人都收了,就她還在這兒守著呢。”住在璽萌苑的王春大爺每天都來這附近接孫子放學,順路把報紙買了。“別看離著五六里地,我們樓下就有報攤,我都不買。”

    “兩份報紙登一件事,你先看看那份兒是怎么登的,然后再買自己想要的這份,她都讓你看,不像別的地方,不買就不讓看。”李淑芳大媽小聲說,“她心眼真好!”李大媽正說著,一位大爺坐在后邊看完了《法制晚報》,買了一份《北京晚報》走了。

    “說話特別主動,客氣,對誰都是一個態度。這片兒老人和孩子多,她從來不蒙他們。而且我來晚了,她都幫我留著。”趙福彤堅持在這個攤上買報紙已經一年多了。很多來這兒買報的人還沒有走近,孫燕梅就已經把報紙準備好送上去了。偶爾忘了帶錢,想先把報紙取走,也沒問題。

    36歲的孫燕梅是河南開封人。2003年,她來到北京,跟著丈夫一起賣起了報紙。

    “在家哪看過報紙啊,一開始什么都不懂。”來北京五年了,只去過一次天安門的孫燕梅,卻對報紙上的新聞一點兒也不陌生。不時有買報的人詢問今天報紙登了什么內容,或者股票的價格漲了沒有,孫燕梅都能一一對答。

    付出總有回報。在她的報攤上,每天僅《北京晚報》就能賣出二三百份。加上其它報刊雜志,一天最多能賣到五六百份。

    15:00

    為了讓百姓吃到放心肉,整個生豬的收購、屠宰、加工過程中,有18項檢疫程序保證著豬肉的安全。

    15時,記者來到順義鵬程食品分公司的屠宰車間。隔著玻璃窗往里看,源源不斷的白條豬一字排開倒掛在生產線上,從工人面前“川流而過”。工人們或穿著白色的檢疫服,或穿著藍色的工作服,站在生產線兩側,也像編好了程序一樣,豬從面前經過,便拉一刀。你一刀,我一刀,開膛,掏內臟,切掉有害的部位,進行檢疫,肢解……一頭活豬,28分鐘之后,就從生產線的起點走到了終點,屠宰檢疫完畢,等著冷藏排酸。

    盡管條件已經大為改善,但是站在參觀平臺上,味道還是很刺鼻。

    等打開更衣室的門,一股難聞的味道呼地一下全沖著鼻子鉆了過來。換上消毒服,套上肥大的雨鞋,等生產車間的門一打開,記者馬上屏住呼吸,氣兒都不敢喘,汗也刷地一下下來了。但是工人們卻一個一個安之若素。

    為了讓百姓吃到放心肉,屠宰車間有著嚴格的檢疫程序。

    “在整個生豬的收購、屠宰、加工過程中,有18項檢疫程序保證著豬肉的安全。咬肌、旋毛蟲、頭部、內臟、胴體檢疫。”主管檢疫工作的趙軍介紹說,“同步檢疫的目的是控制內臟方面的傳染病,咬肌檢疫針對的是化膿水腫,旋毛蟲檢疫……”

    記者看到,每頭豬的腹部和頸部都有一個編號。這又是干什么用的呢?

    “脖子上是順序號,腹部是圈號。一個圈里來的豬都有統一的圈號,不同的順序號。到分割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追溯哪頭豬是從哪個圈里來的。這樣一旦查出有問題的豬,就能把整個圈的豬全找到。”

    生產線流水作業速度很快,怎么區分這圈豬跟下一圈豬呢?

    “每圈豬的前三個和后五個都是有記號的。”趙軍指著從蒸汽燙毛機里出來的豬說,“你看那幾頭被割掉尾巴的,就是一圈豬里的后五個。”

    “現在最常見的問題豬是黃脂豬,都拉去煉油;發現軟豬(收來的時候由于各種原因不能走的豬)就送到急宰車間,單殺單檢;發現炭疽病的,前一后二四頭豬就都不能要了;發現口蹄疫,那一整圈的豬必須全部銷毀。”趙軍說,“豬只要送到我們這里,發現問題后就絕不允許再拉出去。”

    15:30

    要說每天人們都關心的信息,大概就是天氣預報了。每天15時30分,北京市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會商室里,預報員們準時開始給老天爺“號脈”。

    “下面開始點名。03?”“到。”“04?”“到。”……“19?”“到。”“好,各站點都到齊了,下面開始今天的天氣會商。”

    15時30分,在北京市氣象臺10層的天氣預報會商室內,氣氛嚴肅而凝重,除了麥克風微微的電流聲,只剩下鼠標點擊發出的“噠噠”聲。首席預報員孫繼松掃了一眼電腦顯示屏上的數據,然后迅速地抬頭看了看窗外湛藍的天空,腦子里快速地給出一個結論:北京要下雨了。

    孫繼松在天氣預報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19個年頭,把氣象臺當成了第二個家。“當班時每天4時就得到崗,8時開始檢查分析數據,11時發第一次預報,15時30分會商,16時多開始發第二天和未來幾天的預報,然后一直盯到凌晨。”

    孫繼松喜歡把自己的職業比喻成醫生,“病人”就是老天爺。“我們就是給老天爺號脈的人,也得靠望、聞、問、切。”

    望,整個北京城有4個人工站、50個自動站,每個遠郊區縣都至少有1個氣象局,有的局還有2個觀測站,這都是他看天的“眼睛”。

    聞,每天各個站點都會連續記錄當天的氣溫、雨量、風力等數據,每隔5分鐘無線傳輸到市氣象臺的數據庫里,定時還會釋放高空探測氣球給老天爺量體溫,用他的話說:“老天爺打個噴嚏都得聽仔細。”

    問,每天15時30分,臺里都會召開天氣預報會商,通過電話會議及時了解到各個觀測點的監測動態。

    切,會商室內數十臺電腦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海量的數據,“我們一共有七八種數學模型,輸入數據運算得出結果,供會商時參考,對癥下藥。”

    可光靠這些手段還不行,預報并不是簡單的數字計算,各種數據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的參考方向,如何拿捏,未來走勢如何,還得靠經驗和判斷。這是一個純腦力活,拿主意還得靠預報員們。

    “很多人都不了解,總以為現代科技這么發達,電腦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老天爺和人一樣,喜怒無常,根本就不會給你任何的定律,最后只能靠人來判斷。所以,天氣預報無法做到100%準確,只能趨近。”孫繼松說。  

 
 孩子義務勞動后索要表揚信 學雷鋒豈能走過場? 03-07
 福建順昌縣舉辦農民工和職工勞動技能大賽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