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福建省推薦候選人公示
http://www.by1520.com? 2023-10-19 09:25:00 來源:省委文明辦 責任編輯:蘭楚文

根據中國文明網《關于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的通知》有關要求,現將我省擬推薦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名單及事跡進行公示。在此期間,歡迎群眾來電、來信,向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反映情況。

公示時間:2023年10月19日至10月25日(5個工作日)

聯系電話:0591-87891973

來電時間:公示期間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來信投遞:省委文明辦綜合處(福州市晉安區六一北路233號新聞大廈311室),郵政編碼350013

省委文明辦

2023年10月19日

助人為樂

十二年堅守 為特教兒童送出上萬份愛心早餐

盧海珍(原名蘆秀麗),女,1973年9月出生,南靖縣山城鎮足行健按摩鞋店員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而在南靖卻有這樣一位愛心人士,即使自己身患殘疾,仍然不忘回饋社會。從2011年開始,盧海珍每年每月為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送早餐,已經堅持了12年,累計送出了上萬份免費早餐。

身殘志堅 自強不息

盧海珍出生于南靖縣船場鎮一個農村家庭,因為從小患小兒麻痹癥,雙腿不能行走。后來,她隨父母進城,做過一些小本生意,但基本上沒有盈利。在有關部門的關心下,她住進了廉租房,也有了低保。這幾年,她在妹妹所開的足行健按摩鞋店看店,總算有了一點收入。因為從小就經歷了殘疾的不便與艱苦,她一直對弱勢群體格外關愛。盡管自身條件不好,需要家人撫養,但每看到別人有難,她還是會忍不住竭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或許這就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吧!

十二年堅守 不止是愛

2010年,搬到南靖縣城的她,無意中得知縣城有家特殊教育學校,她便萌生了去特校看望孩子們的念頭,誰知這一看便看了十二年。十二年間,她自己省吃儉用,把省下的錢拿去買包子、豆漿給孩子們吃,堅持每個月去看一次,往返了一百多趟,累計送出一萬多份早餐。十二年如一日,不辭辛苦,盧海珍堅持為特教學校的孩子送餐,她送上的不止是一顆愛心,她以自己的行為,生動地詮釋了一個公民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

有很多人不理解她,說你一個殘疾人,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顧,干嘛還要去做這種事,而且那些孩子有父有母,又有學校照顧,有些殘疾孩子的家庭條件甚至比你好,你又何苦多此一舉?面對別人的不解與勸說,她也曾猶豫過,但每一次她帶著包子,豆漿去特校看孩子們,孩子們一下子歡呼雀躍起來的歡迎,以及她回來時,孩子們一再依依不舍對她說再見,一再要求:阿姨,你還要再來哦,你還要帶包子豆漿給我們吃哦!她知道她的能力有限,每人一個包子,一杯豆漿,對于別人確實微不足道,但對于這些孩子卻是一種期盼一種溫暖與關愛!就這樣,十幾年間,她與孩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奉獻愛心 傳遞希望

盧海珍一直有個心愿,就是想讓特教學校的孩子們,在冬天的時候都擁有一雙能夠幫助到自己的鞋子。2020年,盧海珍為特教學校的孩子們聯系到有關愛心企業,為孩子們捐贈按摩鞋70雙。特教學校的孩子們依次領到了自己的新鞋子,穿上新鞋子的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燦爛幸福的笑容。“我們都很開心、很激動,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成為對這個社會有用的人。”學生簡劍鋒說。

南靖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陳和心說:“她不僅給孩子們帶來吃的、穿的,更是給孩子們帶來精神食糧。盧海珍女士教會孩子們跟她一樣自立自強。”

外賣小哥“兼職尋人” 4年點亮百人回家路

洪成木,男,1986年9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南安市霞美鎮溫山村村民,福建省南安市觸手可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外賣員。作為一名外賣小哥,4年來,他利用送餐走街串巷職業之便,“兼職”做起了為走失人員尋親的活,幫助102名走失人員回家。先后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第一批最美快遞小哥”“福建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個人 ”等榮譽。他“兼職尋人”的事跡還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周刊》欄目以及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道德觀察》欄目。

一段成人經功的助歷點亮他的公益之心

洪成木于2018年進入送餐行業,閑暇之余喜歡刷刷手機、看看新聞。2019年1月10日,他在手機上看到了一則尋人啟事,沒想到1個小時后,正在送餐的他在街上就看到了啟事中的走失人員。

“一個小伙子,穿著拖鞋走在路上,我仔細對比了一下,確定是尋人啟事中的那個人。”洪成木說,因為著急送餐,他選擇了報警,并撥通尋人啟事上的聯系電話,讓家屬到霞美派出所認領,“后來民警把人直接送回豐澤北峰街道的家里。”

這一次的成功經歷,讓他感觸很深,沒想到偶然的舉手之勞真的能夠幫助到別人。從那個時候開始,他萌生了想法,“送餐的時候都是走街串巷的,只要多留意一下,一旦發現走失的人員,可以聯系警方或者家屬,幫他們回家。”于是,洪成木接受公益項目邀請,成為一名尋人志愿者。

多次救助的經歷讓他總結出了尋人經歷

4年來,洪成木已經積累了一些尋人的經驗。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步驟:觀察-溝通-聯系。“發現疑似走失的人員,我會先觀察一下,看他們的行為舉動,一般走失的人衣著會比較亂,眼神散漫無助,沒有方向感。”洪成木說,初步判斷是走失者后,他就會上前詢問,看看對方是否能正常交流,確認是否迷路了。如果溝通不了,對方很可能有智力、精神方面的問題。最后,他會瀏覽網絡的尋人啟事或者向派出所報警,幫助這些走失者找到回家的路。

“走失的前幾天,是尋人的最佳時機,時間一長,走失人員活動范圍增大,找起來就難了。”洪成木總結道,特別是那些患有精神類疾病的人員或者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迷失在外危險重重,很容易發生意外。

一條發自內心的倡議希望更多人參與尋人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非常有限,不可能看到、幫到身邊的所有走失者。還好,現在的移動互聯網非常發達,可以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尋人。因此,洪成木經常將尋人啟事轉發到朋友圈。他堅信,只要不斷留心、不斷尋找,激發、傳遞人群中的善意,一定能幫助更多走失者更快地回家。

“做這事,或多或少會影響送餐的業績,但少接一單兩單,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洪成木說,幫助走失者和家人團聚后的成就感和助人為樂帶給自己的快樂遠勝業績上的損失,自己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親眼見證愛的傳遞,這促使自己在公益尋人的路上一直走到現在。當他遇見走失者,又有配送任務時,幫助他完成配送的是外賣站里的小哥們;當他因尋人導致超時配送時,免收賠償金還給他“手動點贊”的是外賣軟件那頭的陌生顧客……四年來,洪成木送餐從未因尋人被投訴,他感嘆:“正因為有這么多好人,我才能找到人!”

洪成木是一名普通的外賣小哥,街頭巷陌、日曬雨淋,是他謀生的方式,也是他行善的舞臺。四年來100多人的命運因他而改變,他自己的生命也在這一次次善舉中得到升華。在人間的悲歡離合里,平凡的他就像一顆小小的星辰,散發著淡淡的光,為迷路人“點亮”著回家的路。“愛心不分大小,公益人人可為”,他表示將會以自己的方式堅定地走下去,為公益尋人增添一份希望,傳遞一份力量。他也向全國的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發出倡議,希望更多人利用職業之便加入尋人大軍,讓所有走失者都可以第一時間回家。

一位退伍軍人的十多年義工路

李偉楨,男,1978年2月生,中共黨員,退伍軍人,福建省武平縣寧洋煤炭開發有限公司綜合科主任。2012年,他加入武平義工俱樂部成為一名義工,11年間,他利用空余時間組織和參加了助學、助殘、敬老、義務獻血、尋找身邊的抗戰老兵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60余場次,累計服務時間1900小時以上,曾獲“武平縣優秀共產黨員”“武平縣助人為樂道德模范”“龍巖市五四青年獎章”“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等稱號。

心系困難學子

李偉楨在微信朋友圈偶然了解到困難學生小秋的情況,萌生了幫助她的想法,他的志愿服務活動,就是從幫助和養父相依為命的小秋家修繕廚房開始的。李偉楨和朋友們一起找到了愛心人士資助小秋念書,以減輕她60歲養父的經濟負擔。此后李偉楨毅然加入義工組織并組織志愿者實地走訪70余戶困難學生,通過微信群和朋友圈等平臺,為困難學生和愛心人士搭建起“一對一”幫扶資助的橋梁。11年來,共有56位困難學生通過他的幫助順利完成了學業。學生小麗說:“2021年我考上了大學,但12歲的妹妹突然查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想到后續巨額的治療費用,我一度想放棄大學夢想,是素未謀面的李叔叔和志愿者叔叔阿姨幫我找到了愛心人士資助我的學費和生活費,才讓我有勇氣走進大學的校門。”

尋找身邊抗戰老兵

2022年4月,李偉楨和志愿者一起前往桃溪小蘭,送別走訪最后一位102歲的抗戰老兵張華魁。至此,李偉楨歷時8年常態化開展的關愛抗戰老兵慰問活動落下帷幕。2014年9月開始,他組織開展“尋找身邊的抗戰老兵”活動,共詳細走訪記錄武平抗戰老兵9人。8年間,李偉楨定期組織開展端午、抗戰勝利紀念日、中秋、重陽、春節等探訪慰問活動49場次。2015年8月,健在的全部老兵領取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和5000元慰問金。

情暖敬老院老人

2023年6月18日端午節前夕,李偉楨組織義友又一次來到了武東鎮和永平鎮敬老院探望慰問老人,給老人們送上慰問品,提前祝老人們端午安康。自2012年參加志愿服務以來,每到傳統節日,他和志愿者們都會到各個鄉鎮敬老院開展活動,給老人包餃子、打掃衛生,送粽子、月餅、衣服等等,為老人們帶去了眾多歡樂。敬老院的劉老伯說:“看到小李和志愿者們來了,就好像看到了親人,敬老院里大部分都是孤寡老人,平時有愛心的義工來看我們,我們真的非常開心。”

李偉楨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傳遞了正能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中國夢。他說:“我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愛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

見義勇為

跳下污水井連救兩人 用生命托舉生命的平民英雄

蔡文,男,1982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中鋁瑞閩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二部技術組原機械技術員。2023年7月14日20時許,正準備接女兒下課回家的蔡文忽然聽到路邊污水井內發出呼救的聲音,他立即停車查看,明知密閉空間作業的危險性,但仍奮不顧身跳進污水井內,用自己的肩膀和手臂奮力將昏迷人員一點一點往上托舉。救上1人后,他在井口喘了幾口氣,便又再次下井救人。當第二位作業人員被救上來后,他卻因體力透支昏迷井下,被污水淹沒,終因搶救無效不幸離世。曾入選全國見義勇為勇士榜,獲評福州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一等獎。

見義勇為,為生命托舉

“快來人哪,有人在污水井里暈倒啦!”2023年7月14日20時許,正準備接女兒下課回家的蔡文在出小區大門時忽然聽到路邊污水井內有人大聲呼救,便立即停下車子,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查看。只見污水井內一名作業人員暈倒,另一名作業人員下井施救時,感覺身體不適正在奮力掙扎。這是一口約4米深的污水井,井內污水較深、水流湍急,且含有毒有害氣體。他們在井里多待一刻就多一分危險。井口旁的群眾大聲呼喊,卻只聽到幾聲微弱的回應聲。

情況危急,蔡文來不及多想就進入污水井內,用自己的肩膀和手臂力量奮力將昏迷人員一點一點往上托舉,井旁的群眾通過人拉人的方式將昏迷人員救了上來。

在救起第一個人后,他在井口喘了幾口氣又再次下井救人。蔡文73歲的父親蔡傳福說,救完第一個人時,兒子手臂已經有瘀青。“你要注意點。”蔡傳福當時擔心地對蔡文說。蔡文將手機交給父親,說:“沒關系,救人呢。”喘了幾口氣后,他轉身又進入井內。

舍身救人,彰顯英雄本色

王小強是當天參與救援的一名消防員。7月14日晚8點多接警后,他和其他同事就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到現場后的王小強穿上救生衣,佩戴防毒面罩,背上消防呼吸器,開始順著污水井的爬梯往下爬,“井下有毒氣,必須戴呼吸器”。

據王小強回憶,第二位作業人員的整個救援過程大概花費了12分鐘左右。當第二位作業人員被救上來后,在井旁等待的蔡傳福著急大喊:“還有一個啊,我孩子還在下面!”

王小強說,在救援第二位作業人員的過程時,他的面罩不小心被扯掉,漏進了一些有毒氣體。來到地面后,他們迅速換氣瓶,換完氣瓶后,他再次下水營救蔡文。

剛下去時,王小強在水下和水面都沒見到人,“下面比較黑,我只能慢慢用手摸索。”往管道里一邊走、一邊摸索一段后,他終于找到了蔡文,“他整個人沒什么意識了,在水底呈現出溺水狀態”。

之后,王小強將蔡文身體拖到井口水面處,用繩索將其身體捆住扣緊后,讓地面人員將其拉出井外。這個過程花費6分鐘左右。

到岸上后,消防人員先為蔡文做心肺復蘇,之后消防車警燈開道緊急將他送往醫院。遺憾的是,蔡文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王小強直言,井下環境惡劣,如果沒有蔡文的及時施救,兩名工人都將有生命危險。他說,第一次下井時蔡文應該就能感受到井下的環境,他仍義無反顧第二次下井救援,“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蔡文用平凡之軀托起生命之重,他的生命短暫而絢爛,但舍己救人的義舉讓平凡的生命綻放出璀璨的光芒,更讓兩個家庭延續生命的意義。

天使護士把救人天職刻在骨子里

范巧蓉,女,1997年2月出生,共青團員,廈門弘愛醫院肝病科護士。2023年4月29日,范巧蓉在商場遇一大叔昏迷倒地,緊急時候范巧蓉毫不猶豫上前,持續跪地對患者進行心肺按壓近20分鐘,直至120急救人員前來。她的醫者仁心、見義勇為的行為感動了無數人,也受到央媒的點贊。2023年7月,榮登中央政法委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見義勇為勇士榜。

見義勇為秉初心

2023年4月29日16時,剛下白班的范巧蓉驅車前往商場購物,突聞“砰”的一聲,一位大叔正面朝下倒地,大叔身旁的家屬驚慌地呼喊著救命。見狀,范巧蓉一個箭步沖向前去,對著手足無措的家屬說道:“我是護士!”此時大叔的臉部已經青紫,呼吸困難,處于意識喪失的狀態。范巧蓉指示家屬迅速撥打120,同時自己馬上對其進行心肺按壓。

彼時現場沒有其他的醫護人員,直到120救護人員到來,范巧蓉幾乎獨自按壓了近20分鐘,相當于進行了將近2000次按壓!大叔被120接走后,范巧蓉全身脫力、渾身顫抖,汗流浹背,精疲力竭的她雙膝淤青,連站起身都很難。

范巧蓉用專業的能力、沉著的反應、堅毅的精神挽救了一條生命。家屬想要表示感謝,可是范巧蓉婉拒了。她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個護士應該做的事而已。

范巧蓉救人的視頻被人拍了下來,發在了網上。視頻在全網火了,她的救人行為被廈門廣電、福建共青團、中國青年報等公眾號相繼報道,更是被人民日報點贊,她的正能量也傳遞到全國各地,感動了無數人。

愛崗敬業顯擔當

救人英雄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個平凡的人,但范巧蓉有著不一樣的執著和熱愛。在醫院,白班護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面對各方壓力,可以說是體力和耐力的雙重考驗。可范巧蓉一直都是上白班,從沒有抱怨過,從一而終保持工作上的嚴謹。

在幾年來的工作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反復入院多次都是由她照顧的八十多歲的老爺爺,那是一名廈大教授。他送了范巧蓉一本他自己出版的書,在臨終的時候,用顫抖的手給范巧蓉簽名,并說:“你是我最親近的人。”那瞬間,范巧蓉覺得上班的累和偶爾受的委屈都不算什么,醫護這份職業本身已經超出一份工作的價值。

說起范巧蓉,廈門弘愛醫院肝病科護士長滿口稱贊,表示,范巧蓉是一位非常優秀能干的年輕護士,雖然工作年限不長,但平時工作非常認真負責,是科室著力培養的對象。她的護理質量高,成長速度快,在患者中的口碑也很好。

女子跳河輕生 解放軍戰士縱身一躍顯擔當

高定基,男,中共黨員,1989年7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戰士。許培相,男,中共黨員,1990年7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戰士。2023年4月26日23時許,一名女子在山河路中段跳河輕生,正在老家休假的二人路過河邊,見狀迅速翻過護欄,縱身跳入河中,開展了一場與生命的“拔河”,最終該女子轉危為安。在與趕來的藍天救援隊隊員交接完現場情況后,兩人默默離開現場。

險情就是命令 危難關頭我們義不容辭

高定基、許培相既是同鄉寧德市霞浦縣人,又是好友,2008年同時入伍。2023年4月26日23時許,同在老家休假的倆人在城區河邊散步,突然看見岸邊幾名路人神色慌張、十分焦急。高定基和許培相急忙上前詢問,順著其中一人手指的方向,隱隱約約看到有人在河中掙扎。

“趕緊救人!”危急時刻,兩人迅速翻過護欄,縱身跳入水中,一邊快速向落水人員游去,一邊呼喊岸上圍觀群眾幫忙報警。就在兩人游到落水人員身旁、全力救援時,不料,落水女子執意掙脫。這讓高定基和許培相瞬間意識到女子原來想輕生。由于該女子不停地掙脫,高定基和許培相連嗆了好幾口水,手指不同程度挫傷,恰逢當時晝夜溫差又比較大,冰冷的河水讓倆人身體漸漸失溫,凍得直打冷顫,但倆人還是緊緊拽著該女子往岸邊游,直到游到淺水區,但該女子死活不肯上岸,幾人僵持在水中。

約二十分鐘后,該女子的家屬聞訊趕到現場,在其家屬和高定基、許培相的合力勸說下,該女子才答應上岸。上岸后,待該女子情緒逐漸穩定下來,高定基和許培相才放了心。最終,在與趕來的當地藍天救援隊隊員交接完現場情況后,兩人默默離開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爭做新時代先鋒

對于他們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行為,軍地雙方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揚。面對人民群眾生命受到的威脅,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們不忘初心,信念堅定,始終牢記黨指揮槍,堅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兩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軍人的鐵血擔當。關鍵時刻見義勇為,挺身而出,源于兩人平時敢于擔當、始終如一。兩人平時工作兢兢業業,生活上樂于助人,看到有人因疾病需要救助,經常能夠慷慨解囊,經常利用周末和空余時間幫助戰友理發,是戰友們公認的“老大哥”。

2023年7月5日,高定基、許培相兩位同志勇救跳河輕生女子行為被霞浦縣公安局確認為見義勇為行為。

藍天救援隊隊員防臺一線用生命守護他人

陳元生,男,1970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泉州市藍天應急救援中心裝備組組長。2021年8月,陳元生加入泉州市藍天應急救援中心,并擔任裝備組組長。入隊以來,他始終牢記初心,沖鋒在前,累計參與公益救援服務達1417.5小時,榮獲泉州市藍天應急救援中心年度優秀隊員1次,優秀組長1次。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在晉江登陸后,陳元生隨藍天救援隊到南安市洪瀨鎮執行轉移洪災受災群眾任務。在連續開展了9個多小時的救援后,7月29日17時35分,陳元生因勞累感到身體不適,緊急送醫后搶救無效,于當晚8時不幸犧牲。

最后一段救援路 他駕駛橡皮艇挺進洪瀨

7月29日清晨5時許,臺風“杜蘇芮”登陸約19小時后,在泉州市鯉城區泉州藍天救援隊隊部已備勤第4天的陳元生和隊友一起,接到了出發支援南安洪瀨的指令。豐州、霞美、梅山……一路都是洪水和倒伏的樹木,平時只需要約1小時的車程,他們又是清障又是繞道,用了近5個小時。當天9時許,他們到達洪瀨,陳元生和隊友就投入一線救援工作。

救援時,他們或為被困群眾送水送食物,或攙扶老人艱難地涉水,或送被困群眾回家……皮艇外掛動力對水深的最低要求是六七十厘米,在一些積水較淺的地方,陳元生就會跳下水去,又推又拉讓橡皮艇繼續前進。

第一個救助對象是陳老伯,他們幫著給老伯兒子一家送水和食物。到了目的地,陳元生跳入沒過大腿深的湍急水中,將食物綁在繩子上傳遞給受困群眾,解燃眉之急。

接著,陳元生和隊友送黃阿婆的女兒回家、送一個兒子到被困父親身邊、解救被困菜市場的群眾……每有洪水阻隔,他總是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或奮力推動著皮艇,或攙扶著艱難涉水的老人,直到每一位群眾都安全到達目的地。

有一趟,被困群眾黃先生看著渾身濕透的救援隊員,不愿過多麻煩他們,想著自己涉水一段路走回家中。哪里想到,一跳入水中,腳竟踩不到底,陳元生趕緊將他拉回艇上,盡可能地讓皮艇靠近房屋入口處,將他安全送達。

“小心!”送完黃先生,皮艇經過一處轉角,見水中漂浮著較多障礙物,陳元生一邊讓皮艇調整方向,一邊不忘叮囑大家,“別看水面很平靜,其實剛才有急流很危險。”

“生哥”永遠離開了他深愛的救援事業

7月29日17時35分,臺風“杜蘇芮”已登陸32小時又40分鐘,南安洪瀨鎮區成了一片汪洋。街面上,一輛輛汽車順著水流漂蕩,積水最深處甚至漫過了一樓樓頂。此時,陳元生和隊友的橡皮艇來來回回,已經轉移受困群眾共22人,橡皮艇也被異物扎破,需要修補。趁這個間隙,陳元生坐在艇上休息,他低著頭,安靜得有點出奇。

隊友看著不太對勁,連忙詢問怎么了。“我不太舒服,頭有點暈。”他說,休息一會應該就沒事了。做慣了救援工作,隊友看著陳元生頭上直冒的冷汗,直覺“不對勁”,決定立刻將他送到醫院。此時,洪瀨鎮交通多處受阻,一行人匆匆攔下一輛車往康美衛生院趕,可是洪瀨新橋上長長的車隊讓車輛幾乎寸步難行。隊友只能一人一側攙扶著陳元生的胳膊往前趕。走過了兩輛車的距離,他們感覺到陳元生的力氣似乎在一點點抽離。一旁正在救援的軍人見狀,趕緊上前一起抬人,另有兩名隊員奔跑在前方,見車就攔。一輛路過的迅捷救援隊車輛,將人拉上了車。

“生哥!生哥!”車上,隊友著急地叫喚著,不時拍打著他的肩膀。一抵達醫院,一眾醫護人員就接替為陳元生做心肺復蘇,注射腎上腺激素,上呼吸機……遺憾的是,搶救持續進行到20時53分,還是無力回天。“生哥”陳元生永遠離開了他深愛的救援事業。

陳元生21年8月13日加入泉州藍天救援隊,至今年4月,已出勤163次,服務時長1417.5小時,這還不包括他默默整理裝備的時間。僅今年5月,全國防災減災月,他就參與了20多場培訓、演練等宣教活動。在隊期間,他獲評年度優秀隊員1次,優秀組長1次。如今,陳元生雖突然離去,但陳元生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很多人。而他們,也會堅定地朝著他用心走過的公益路,繼續走下去。

敬業奉獻

帶出兩個“女飛人” 用生命書寫擔當的傳奇教練

劉朝旭,男,1974年3月出生,福建省田徑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田徑高級教練員。1989年1月參加工作,2002年5月至2022年11月擔任福建省田徑隊教練員,其間曾任國家田徑隊女子短跨項目教練。2022年11月30日,劉朝旭在工作期間因突發心梗不幸離世。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他不僅實現了福建田徑的歷史性突破,更是書寫了中國田徑的新篇章,曾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授予個人“記功”獎勵,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授予個人“記大功”、“一等功”獎勵,被福建省總工會授予“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他是功績卓越的“傳奇教練”

作為田徑教練員,劉朝旭為我國及福建省培養出葛曼棋、林雨薇等多位優秀運動員,實現了為國爭光、為閩爭譽的夢想。其中,葛曼棋曾獲得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田徑女子4x100米接力金牌,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田徑女子100米、200米、4x100米接力3枚金牌,2023年第十九屆亞運會田徑女子100米、4x100米接力2枚金牌,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躋身奧運會田徑女子100米半決賽的選手,創造中國該項目奧運會最佳成績;林雨薇曾獲得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田徑女子100米欄金牌、2023年第十九屆亞運會田徑女子100米欄金牌。劉朝旭用一份份優秀的成績單獻禮20年教練生涯。

他是充滿厚愛的“嚴師慈父”

劉朝旭雖然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把所有的隊員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在隊員們看來,他既是嚴師,更是慈父。即使兼任國家隊教練,任務重、要求高、壓力大,但是他仍不忘關心隊員的訓練生活。在訓練中,為了“孩子”的夢想,他傾盡所能傳授技術,對于每一個隊員,無論成績好壞,只要愿意努力,都給予同等的付出,同樣的激勵,和他們許下綻放的約定;在生活中,為了“孩子”的健康,他細致入微給予關懷,由于運動隊沒有節假日,深知隊員辛苦的他,每逢節假日都會邀請隊員到家過節吃飯,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他的良苦用心令隊員們尊敬且愛戴。在杭州亞運會奪冠后,葛曼棋、林雨薇淚灑賽場,分別向已故恩師表示“曾經的約定,我們做到了”,此舉讓無數人動容。

他是鞠躬盡瘁的“鋼鐵戰士”

劉朝旭始終忠于黨和國家的體育事業,把田徑作為終身事業拼到生命最后一刻。20年來,他深知作為教練重任在肩,始終堅守崗位、奮戰一線,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工作生活中堅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團結協作,樂于助人;工作態度嚴謹務實、細致認真、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用堅持和實干創造出一套獨特而富有成效的訓練方法,成為福建田徑的領軍人物。他用言行詮釋擔當、彰顯忠誠;用平凡書寫奉獻、鑄就輝煌,兌現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誓言,成為福建體育璀璨星河中一顆耀眼的明星。(來源:福建省委文明辦 責任編輯:黃賓虹)

堅守三十余載 甘當偏遠海島教育“提燈人”

施建忠,男,1968年8月出生,秀嶼區南日鎮小日村人,南日羅盤小學教師。自1988年師范畢業后,施建忠一直堅持在南日鎮羅盤小學工作,在這個面積不足一平方千米且交通極其不便的孤島,30多年如一日,面對如今僅剩的幾名學生,依然盡心盡力,成為海島娃的一盞明燈,為學生的未來“擺渡”,改變了一批又一批海島娃的人生。

初心仍在 堅守海島教書育人

位于莆田南日島的東北方向的“十八列島”是莆田最為偏遠的群島,隸屬秀嶼區南日鎮的羅盤村就在其中的東羅盤島上。從莆田城區出發前往那里,需要耗費近5個小時。羅盤小學是島上唯一的學校,1988年師范畢業后,施建忠被分配到這里教數學。當時的羅盤小學條件極其艱苦,沒水沒電,“煤爐燒飯,燭光照明,干糧充饑,海風作伴”是當時生活最真實的寫照。“30多年前,教室很暗,可孩子們的眼睛很亮。”從此,他便把守護海島娃娃當作一生的追求。

精進自我 甘當小島教育“提燈人”

35年以來施建忠始終堅持學習,除了在網上參加繼續教育,他還常常自己查找名師精品課程聆聽學習,掌握新理念,鉆研新教法。課余他還會研究小學數學奧數,晚飯過后,常常一坐下來就是大半夜的時間。他曾多次輔導且帶領學生參加學區數學競賽和重點學校的入學招生考試,均取得優異成績。每次參賽,他和學生都要提前出發,路途中既要關注天氣情況帶著學生乘船坐車,還要照顧學生的飲食起居,又當老師又當家長,可謂盡心盡力。他教導的畢業學生中,有40多位后來考入大學,以海島上的小漁村為起點,走向了島外更廣闊的世界。

真情付出 影響不止于書本課堂

他在教書方面盡職盡責,在育人方面同樣盡心盡力。除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外,他們注重把“善良、友愛、上進、勤奮”等優秀品質植入孩子們的心中。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總是激勵他們保持優秀,再接再厲;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總是鼓勵他們盡力而為,爭取進步。他總是教育學生品行端正是做人的底線,富有愛心是做人的追求。讓每一位學生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最終都成為幸福的人是他最樸素的教育追求。他教過的學生對他的評價極高,尤其是那些學有所成的學生,非常感謝他在小學給他們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為他們后續的學習提供了一股無形的助力。

三尺講臺,三十五載春秋,辛勤耕耘,默默奉獻,他用心血和汗水換來了學生的尊重,家長的肯定,領導的贊揚。他用行動去踐行著那句話“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殘奧冠軍轉換賽場 在助殘崗位發光發熱

靳志鵬,男,1992年5月出生,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殘疾人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工作人員。他曾是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在2016年里約殘奧會上,奪取50米蛙泳冠軍。退役后的靳志鵬決心“接力助殘”,快速成長為一名專業的服務殘疾人的工作者,用責任心為殘疾人提供暖心服務。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四青年獎章,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先進工作者”稱號,被省政府記一等功一次。

放下榮光 轉換賽道

2005年,靳志鵬代表南平市參加福建省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他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枚獎牌并且入選福建省殘疾人游泳隊集訓。經過十余年的艱苦奮斗,2016年,他獲得巴西里約殘奧會50米蛙泳冠軍,并打破世界紀錄。退役后,2022年4月,在延平區委區政府的關心幫助下,他成為南平市延平區殘疾人就業服務指導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轉換賽道的他,放下一切榮譽投入到為殘疾人服務的工作中。

為滿足特殊困難殘疾人評殘需求,他克服自身困難,為殘疾人提供上門辦證服務。他協同醫院評殘醫生先后于2022年11月、2023年2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送服務上門活動,前往塔前鎮、王臺鎮、爐下鎮、上洋村、延平區福利院對40余名肢體殘疾朋友提供上門辦證服務。將評殘模式由“你過來”變為“我下去”,讓肢體殘疾人從鑒定到拿證,真正體驗“一趟都不用跑”。

發揮所長 “重返”賽場

靳志鵬依然熱衷于殘疾人體育事業。2022年,他幫助選送22名殘疾人參加福建省殘疾運動員體育苗子選拔;組織15名殘奧運動員和8名特奧運動員代表延平區參加南平市第四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陪同訓練,最終創造了9金12銀9銅的佳績。2023年4月,他以殘聯工作人員身份重返賽場,參加福建省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七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為運動員提供后勤保障服務和游泳技術指導,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南平市隊在游泳項目上創造了10金3銀1銅的佳績。

不忘初心 繼續前行

2021年,靳志鵬被推選為南平市延平區第十五屆政協委員,實現延平區殘疾人參政議政零的突破。他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與另一位委員一起認真撰寫社情民意和提案,切實反映殘疾人的困難與需求。他還積極參加宣講活動,將自己奮斗不息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鼓勵殘疾朋友們積極向上,參與社會活動,展示殘疾人自強、自信、自立精神。同時,他還積極主動向黨組織靠攏,他常說,“是黨和政府幫助我,讓我感受到了關心關愛,我才能有如此好的成績,把我的青春和熱血獻給殘疾人事業。”現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消防隊伍里的“拼命三郎”

張永愛,男,1997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三明市支隊三明大隊一中隊班長,三級消防士消防救援銜。他是精武強能的“排頭兵”、是赴湯蹈火的“急先鋒”,還是竭誠為民的“好黨員”,先后榮立了個人二等功,多次被三明市支隊評為“優秀消防員”“優秀共產黨員”,被福建省委宣傳部評為“最美消防指戰員”,被應急管理部評為直屬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第六屆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

苦練本領,他是精武強能的“排頭兵”

“比武是救援行動的預演,救援行動快一秒,群眾損失就能少一些”。2018年10月,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隊伍職能向“全災種”“大應急”拓展,面對陌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救援操作規程,張永愛有些應接不暇,為盡快適應新形勢下的職責使命,他把心思全部花在訓練和新裝備研究上,白天練技能,晚上學理論,梳理總結出諸多訓練思路。付出終有回報,2020年8月,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舉辦“火焰藍”滅火專業技能尖子比武,張永愛與全國森林消防隊伍132名參賽隊員在海拔2300米的滇中高原角逐,爬高山、穿林地,比戰術、賽體能,歷時4個晝夜,完成9個集體能技能智能為一體的實戰化課目,取得總評第一的成績,個人榮立二等功。獲得榮譽后,張永愛沒有在“功勞簿”上“躺平”,始終堅持打鐵還須自身硬的原則,下功夫練強練精各項業務技能,與隊友練在一起、干在一起,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多年參加比武的“武功秘籍”傾囊相授,所帶班涌現出一批思想過硬、工作積極、訓練刻苦的先進個人,其中4人代表支隊參加總隊比武,2人走向班長崗位,1人榮獲駐地“五四”青年獎章,成為名副其實的“尖刀班”。

沖鋒陷陣,他是赴湯蹈火的“急先鋒”

“消防救援是守護生命的必要一搏,是生與死的較量。”張永愛先后參加滅火作戰和搶險救援任務30余起,在一次次急難險重任務中,扛起了綜合救援的重擔。2022年6月,三明地區遭受特大洪澇災害,重災區清流縣古洋村多次被洪水倒灌淹浸,部分年老村民故土難離,面對險情,受領任務后,張永愛帶領救援班組在上級統一指揮下,通過走村入戶、逐一排查、不漏一人的方式連夜規勸村民轉移,在罵聲中采取背、抱的方式將10余名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域,有效避免了一起重大人員財產損失。在后續的救援中,他帶領黨員突擊隊勇上一線、帶頭攻堅,克服水深近2米、水流湍急、山體滑坡等不利因素,利用皮劃艇、安全繩、救生衣等裝備轉移群眾40余人,并連續3天2夜參加排澇、清淤等災后重建任務,每日參加救援時間平均超過14小時,在任務一線充分展現了一名“守夜人”的擔當。

服務群眾,他是竭誠為民的“好黨員”

“要像雷鋒一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面對生死考驗,張永愛有著鐵的筋骨,但面對群眾,卻有著似水的柔情,他先后參加跨省駐防、防火宣傳等任務40余次,教育宣傳駐地群眾6000余人,培訓地方撲火隊200余人,提升群眾森林防火意識和能力,他還利用周末調休時間主動報名參加單位“服務發展青年突擊隊”組織開展的環境整治、幫扶慰問等志愿服務活動,服務時長300余小時。在開展防火專項行動時,張永愛攜帶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敬老院里的李奶奶已經年近70,膝下無兒無女,常常獨自發呆,并患有嚴重心臟病,他主動承擔起照顧李奶奶的工作,常常購買營養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去陪伴看望,時間一久,李奶奶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她說永愛就是自己的“兒子”,“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孝老愛親

女教師照顧癱瘓丈夫十余載 用愛詮釋真情

章高嵐,女,1970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德市蕉城區蕉城中學教師。一米六的身高,不到九十斤的個子,瘦弱的身體,卻有著鋼鐵的脊梁。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從教32年,當了26年班主任;她也是家庭的頂梁柱,用瘦弱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她將教書育人與照顧愛人相融合,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先后獲得“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第三屆最美教師提名獎”“福建省優秀教師”“福建省中小學優秀班主任”“福建省巾幗建功標兵”等稱號。

“他照顧我的前半生,我照顧他的后半生”

“她是我們學校的王牌教師。”同事們談起章高嵐,總是夸贊有加,內斂的她從不張揚,總是默默地做好本分的事。善良溫柔的愛人把一切照顧得十分妥當,這使得章高嵐全身心投入在她熱愛的教學事業上。

生活的苦難總是驟然降臨。2010年的某一天,突發腦出血使得章高嵐的愛人,一名出色的森林警察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成為了半植物人的狀態,手不能動,口不能言,衣食起居都需要專人的照顧。對于章高嵐來說,原本幸福平靜的生活也在這天被打破了。“十指不沾陽春水”是同事朋友們對她曾經的評價,然而這之后,這名柔弱的女子以她纖細的臂膀,毅然扛起生活的全部重擔,這一挑便是12年的時光。

十余年來,她白天上班,課余時間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由于愛人意識不清,她需要半夜起來幫助丈夫翻身、按摩,最少的時候,晚上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即使這樣,章高嵐第二天依舊清晨五點起來為愛人做早餐,每天多餐保證其營養。一個癱瘓在床的病人,不僅時時需要翻身,還需要有人給他擦拭身體、帶著做康復訓練。高嵐的愛人身材高大,做康復訓練時,常常要兩個人扶住其丈夫的肩膀,一人還需搬動一條無力的大腿往前邁步。一開始,章高嵐連扶著丈夫都費勁,但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如今儼然變成一個“大力士”了。

“我認為這是夫妻間應該做到的事”

為了方便照顧愛人,在學校的幫助下,章高嵐借用了一個教室改造成臨時居所,與愛人和公公同吃同住。每天在這臨時居所與教室間往返,沒有專門廚房、沒有專用廁所,從小別墅到教室,生活的落差沒有壓垮她。

由于愛人時刻需要人照顧,有時候離開兩個小時她都需要回去一趟;十多年來,因為急救,章高嵐往返福州的次數數都數不過來。但她從來都是寬慰體諒愛人,對他細心呵護,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患難與共”。

極致艱苦的條件下,章高嵐仍不忘教學初心,從沒有因為照顧愛人耽誤學生的課業,也從未對愛人有過一絲抱怨。學校領導表示,學校從來不用擔心章高嵐帶領的班級,因為她班級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章高嵐作為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每周十二個課時,課后還進行備課、批改作業。空余時間,她經常輔導學生、開導學生,十二年來,工作和生活樣樣都沒有落下。

十多年來日復一日的堅守,其中的辛酸與痛苦無人知曉,章高嵐時刻堅守對愛人的責任和義務,憑著不屈不撓的韌勁和無限的愛,不論生活的苦難多少,她始終微笑面對,向著陽光篤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