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文明風首頁 > 地方巡禮 > 三明 > 大田縣
大田縣:堅持人民至上 全力打造群眾性文明創建“六城”
http://www.by1520.com?2020-08-13 15:51:26 來源:文明風 責任編輯:康金山

文明風8月13日訊(通訊員高上釵)2018年以來,大田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始終堅持把文明縣城創建作為促進大田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作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美譽度、改善生活環境的長效機制,成為共建共享有效途徑,圍繞“多彩大田”總體目標,不斷提高城市社會治理能力,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整體提升,“大富之田、大愛之田、大美之田”進一步彰顯。在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中,全縣文明創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人文、溫暖、生態、幸福、孝廉、紅色”之城,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城區居民文明素質和鄉風文明程度整體有效提升。

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創建“人文之城”以創建文明縣城為契機,精神文明建設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上下功夫,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在細節、落在小處、落出實效。一是發揮道德力量。全國先進工作者吳祥江,福建省道德模范曾垂育、唐名高,福建好人陳華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美德少年”的德言德行被廣泛贊揚與傳播,發揮著可親可敬可學的榜樣力量,每年開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講,做到“進機關、進社區、進鄉鎮、進校園、進企業”,聽眾達萬人以上。二是傳承先賢文化。全力打造傳承郭居敬孝文化,讓“孝”文化在巖城深深扎根,開展評選表彰孝老愛親和 “十佳小孝星”活動,小孝星們感人的行孝故事,編印《孝滿巖城》一書;重點通過“三修一建”,即修建孝道文化廣場、修建“三田”文化廣場、修建銀杏文化公園、建設月朗風清文化墻,展現先賢成長的足跡和人格力量,使之成為后人學習的榜樣,使之成為鄉風文明、人居環境、文化生活”三美“齊現一道靚麗風景線。”三田“文化廣場每年慕名而來參觀學習達3萬人次以上,銀杏文化公園每年慕名而來達5萬人次以上,先賢文化如同春風化雨,走進尋常百姓家,涵養鄉村文明,滋潤農民心田。三是打造祠堂文明。全縣十八個鄉鎮主要姓氏祠堂共120多座進行全面修繕,全力打造祠堂文化,組織鄉村德高望重“名人”講述家族故事、修訂家訓族規,開展”家譜、家訓、家風“征集傳唱活動,對道德禮儀、家訓族規進行勸諭和規范,有效整合了農村姓氏祠堂文化資源,變祭祀祠堂為紅色文化教育、兩岸文化交流、傳承家訓文化、傳承戲曲文化、弘揚孝道文化、宣傳旅游文化等文明傳播新殿堂。濟陽鄉通過岱山堂祠堂全力打造靈動濟陽,使之成為農民書畫院,還聯動了周邊三個村莊特色鄉村古村落開發。通過提升改造過程, 如今,大田縣農村祠堂文化蕩漾出文明新風,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好去處,成為學習文化,傳承家訓,欣賞戲曲,鍛煉書法,體育運動的好場所。四是堅持立德樹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納入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全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辦公室,切實增強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合力。挖掘教材中”德育“內容,引導未成年人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進行感受,培養學生形成”自主、獨立、創新“能力。大力推進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第二集美學村等德育陣地建設。新建縣圖書館,與省少兒圖書館建立總分館關系,館內設有全省首家縣級VR數字體驗館,持續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活動,省教育廳《德育》、國家教育部《中國德育》和全國關工委《中國火炬》等雜志刊發專論介紹推廣這一先進經驗。五是促進全民健身。連續五年成功舉辦了多次全國藝術體操大獎賽、省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等大型體育賽事,通過小城辦大賽,組建社會化全民健身網絡,以強身健體為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體育健身活動,掀起了全民運動熱潮。全縣各類體育單項協會有20多個,每年開展各類群體活動100多次,參與群眾逾30萬人次,其中羽毛球協會、氣排球協會、乒乓球協會最為活躍,大力開展啦啦操、健美操、排舞、廣場健身舞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舉辦兩屆全縣廣場舞比賽,有47支代表隊850名舞者參加。持續推動”大健康“”大體育“”大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始終堅持小城辦大賽,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廣泛深入開展,促進全民健身體育運動。六是凸顯民俗文化。全縣擁有木偶戲、大腔戲、宜黃戲、采茶戲、漢劇、祁劇、贛劇、梅林戲、小腔戲、高甲戲等豐富的地方戲曲資源,備受戲劇文化界關注,稱之為“閩中戲苑奇葩”,文江鄉朱板村的豐場戲是目前國內僅存的“宋代雜劇”,可謂21世紀戲劇界的重大發現。為了使這些”金字招牌“發揮應有的作用,縣里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建設大田縣“閩中戲曲文化園”,每年依托當地民俗文化特點,在屏山舉辦曬豬節,在吳山鎮舉辦高山茶文化,華興鎮油茶文化節,吸引了大批當地村民和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齊聚屏山、吳山、華興等鄉鎮,通過曬豬文化節高山茶文化節、油茶文化節,促進生豬產業發展,促進高山茶知名度,提升油茶影響力,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創建“溫暖之城”。志愿服務,如一顆顆文明的種子,播撒愛心,傳遞文明,給予人關愛和溫暖。全縣2.33萬名實名注冊志愿者、132個志愿服務組織分布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已經融入百姓的點點滴滴,志愿服務已經成為廣大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一是完善創城志愿服務。開展各類共建活動,將城區分成8個路段44個服務區域,由縣直9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掛包,堅持每月統一開展“文明勸導·交通疏導”志愿服務活動;深化學雷鋒志愿服務,廣泛開展“鄰里守望,情暖大田”“鄰里情,暖人心”“黨員奉獻日”“送溫暖、獻愛心”“救助貧困母親”“扶殘助殘”“扶貧幫困”等志愿服務行動,志愿者人均服務時間從2018年的5.3小時/年提升到12.3小時/年,二是成立居家養老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澤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全縣1086家加盟商及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組建1117人的養老服務志愿隊伍,為居家老人、空巢老人、失能或半失能人群提供居家養老“助醫、助餐、助潔、助浴、助急”等五助服務,山區養老服務模式入選國家發改委、民政部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打造山區養老服務110,以滿足其在安全、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物質代購、家政服務、精神慰藉和娛樂學習等。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提升全縣居家養老服務水平。三是健全行政服務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建設,設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居)代辦點,實現縣、鄉、村政務服務全域覆蓋;全面梳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辦事清單,開通網上辦事大廳,推廣政務服務手機APP軟件應用,實現政務服務全程提速;實行“窗口無否決權”“五辦五心”服務、群眾評價服務等工作機制,實現政務服務全員增效,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體系。四是開展文明示范窗口。做好發改、公安、稅務、市監、供電、供水、醫療社會保障等“窗口”服務行業,深入開展文明示范窗口創建活動,規范服務程序,提高服務質量,把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各審批部門深入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快速、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把文明創建過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為民、便民、利民行動。五是建立居敬服務隊伍。建立赤巖社區“居敬”孝老愛親志愿者服務隊伍。服務隊伍人員由社區共建成員單位干部職工和社區居民,共30人組成,辦公地點設在赤巖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三樓。服務對象;社區60周歲以上的老人;服務內容:關愛慰問,免費健康體檢理發,補鞋,配鑰匙,家庭衛生整理,國家政策法規咨詢,協助辦理各類材料和證件等;服務形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服務形式,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為老人開展志愿服務。五是創新志愿服務平臺。為進一步擴大志愿服務的覆蓋面,著力構建網格化服務體系,大力完善志愿服務體制機制,建立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8個,建立公共場所、文化設施志愿服務點110個,在醫院、學校、敬老院等地建立志愿服務實踐站23個,實現了志愿者、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的有效對接,擴大了志愿服務在基層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廣泛宣傳志愿服務優秀典型的先進事跡,推動全縣志愿服務深入發展。縣電視臺經常性宣傳報道志愿服務活動和志愿者事跡,縣文明辦每二年評選表彰志愿服務先進工作者。

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創建“生態之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河長治理到礦山水土流失治理,鄉村環境治理、逐步轉向河道生態亮點、生態古樸文化、美麗鄉村轉變。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先后推出的“河長制”、生態綜合執法局、生態環境保護指揮中心等舉措均為全省首創,并在生態茶園改造、小流域治理、綠化提升工程等方面依次推進、持續發力。一是實施河流分段管理。在全省率先成立河長制工作委員會,率先由縣級人大通過河長制規范性文件。大田“易信曬河”在全省率先實時全覆蓋,全縣168干支流設立168名河長,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實行分段管理、分段監控、分段考核、分段問責,實現“河長”全覆蓋;組建“一河三長”隊伍,由河段長、督查長、民間河長共同管護一個河段,三管齊下、互動補位,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推進;在全國率先成立河長協會,“易信曬河”做法入選“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二是開展礦山流失治理。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探索出礦山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五園”模式,水土流失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下降至10.53%,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山、水、泉、茶、堡、臺”等旅游資源各具特色,擁有“大仙峰·茶美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南方天山”之稱的象山、“福建土樓之母”之稱的明清土堡,春可采茶、夏可避暑、秋可觀堡、冬可泡泉,是閩南沿海大都市休閑、養生、度假的“后花園”。三是開展環境綠色行動。深入創建美麗鄉村,培育出藍玉、內洋等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濟陽、東坂、萬宅、建國、杞溪、張坑、香坪等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東坂村被評為中國魅力休閑鄉村,大仙峰o茶美人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景區,被評為“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四是打造生態硒谷名片。縣委、縣政府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打造“中國高山硒谷”這張生態名片,把富硒產業作為大田縣驅動新興產業,抽調一批專業人員,出臺發展富硒產業政策,縣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400萬元,扶持富硒產業發展,依托富硒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讓富硒產業,留住更多大田農民參與傳統的農耕文化文明生活,鄉愁不再寂寞。

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創建“幸福之城”。文明,讓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這種美好來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蘊,來源于日積月累的文明風尚,來源于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一是創新城市管理。全縣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城市管理方法,推行和完善“街長制”,著力解決“誰來管”“管什么”“如何管”三大城市管理常見難題。城區10條大街配備10個“街長”管理團隊,20多個,“街長制”已向鄉(鎮)、村延伸,實現全覆蓋。推進城區公交場站建設,完善城市公交線路網,目前城區共有13條公交線路,對65周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等實行免費乘坐。加強體育場館、鄉村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文化服務網絡。今年全面開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取締城區1080部三輪車,投放新能源小型汽車100部,推動交通秩序和大街小巷面貌得到明顯改善,讓城市管理煥發生機活力,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幸福。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城市規劃面積2013年從34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8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42.9%提高到47.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縣城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99.98%,建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46%,建城區綠地率達38.2%,人均公共綠地14.57平方米。堅持“城市即景區”理念,深入實施“大城關”戰略,加大城市“四大板塊”開發力度,東部新城、南部城市綜合體初具規模,“四區一路”舊城改造、國道“縱五”、香山北路、萬里安全生態水系、城區污水管網改造等項目加快推進,“三橋三路三廣場”、河濱棧道、城市綠道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綠水環繞”的生態巖城魅力顯現。三是補齊民生短板。為了做好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2018-2021年,全縣規劃實施教育短板項目49個,規劃建筑面積30.75萬平方米,截止日前,全縣總投資11.8億元,新增學位3.3萬個,從而解決了城區中小學生、幼兒園入學難的問題。三年來累計民生支出52.5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3.5%,年均增長10.8%,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51個,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

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創建“孝廉之城”。深入挖掘郭居敬、“三田”等名人孝廉文化資源,傳承孝廉家風,整合區域文化資源,以孝廉家風建設助力鄉風培育,以家庭和睦促進社會和諧,致力于推動形成愛國愛家、向上向善、風清氣正的文明新風尚。一是挖掘孝廉文化資源。充分挖掘本地廉潔元素,弘揚傳統家風美德,讓鄉村黨員干部隨時隨地接受傳統好家規好家風的熏陶。全縣以“三田廉政文化廣場”“余成觀廉政銀杏公園”等10多個農村廉潔文化示范點為依托,每月舉辦“廉政文化大講堂”,開展田氏家訓、連氏家訓、林氏家訓、高氏家訓宣傳教育,推介“大田古代先賢”廉政人物和感人事跡,吸引公眾廣泛參與廉政家訓挖掘工作。開展優秀家規家訓征集,面向全縣群眾征集“最美家規家訓”,以及本地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廉政史料中蘊含的清廉元素,共征集家譜40余本、優秀家規80余條,并匯編成冊。上京鎮黨委把“梅嶺三田”家訓編撰成三字經家訓小冊子分發給當地基層干部群眾。近年來,在梅嶺祠堂周圍,縣有關部門先后投入510萬元,建成具有獨特風格的三田文化廣場,廣場占地7333平方米,設有主題公園、文化展廳、活動中心三大部分組成,懸掛田氏廉政文化三字經,成為政策宣傳陣地、文化活動場所、廉政教育中心,每逢節假日吸引八方游客。二是開展孝廉文化宣傳。充分利用縣委黨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固定講習陣地,采取“集中講習”和“流動講習”等方式,通過“群眾會”“田間會”“車間會”開展講習,以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宣講好、解讀好黨章、黨規、黨紀和法律,全力打造家門口廉政課堂。廣平鎮每年還舉辦以“為杏而來·為孝而行”為主題的銀杏文化節,展銷當地農特產品,發展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大田四中“傳承孝道·踐行孝善”宣傳欄,把孝道文化與家訓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經驗做法,在全國縣委書記網、福建文明風等多家網站刊發。廣平中學每年以“傳承孝廉、踐行孝道”為主題,舉辦《二十四孝》書法比賽、征文大賽、爭做“小孝星”等系列活動,讓“孝廉文化”清風吹進校園,沁潤家長孩子心田。三是開展孝廉文化教育。孝廉文化與全縣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深入挖掘優秀傳統家規,使其繼承并發揚光大,并要求大田縣領導干部堅決做孝廉文化建設的表率,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入手,讓孝廉文化成為永不褪色的傳家寶,在全縣營造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深厚氛圍。結合不同部門、單位、社區特點和特色,打造更加具有典型引領作用、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教育基地;開展“一鎮一孝廉”活動,在全省率先探索縣委巡察制度,2016年以來,已完成對11個鄉鎮、22個縣直單位、3個國有企業的常規巡察,延伸巡察了167個建制村和86個基層所站,黨員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開展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大操辦”專項整治活動,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積德行善”的新風尚,在全社會營造移風易俗、文明節儉的良好氛圍。

堅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創建紅色之城。厚植紅色沃土,弘揚真善美。1929年初,建立中共大田特支;1930年1月,被列為“全國蘇維埃區域”,是福建省最早的蘇維埃縣份之一;2013年7月,被確認為中央蘇區縣。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面臨的挑戰和任務更艱巨,更需要紅色文化,提高黨干部群眾凝聚力,為大田縣的改革事業、文明創建提供精神動力。一是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全縣全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建設紅色文化長廊。縣里投資2800萬元,將“第二集美學村”舊址與縣城周邊的白巖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白巖山紅軍戰斗遺址、閩中工委舊址等18處景區相連成片,開發閩中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線路。近三年來,“第二集美學村”舊址共迎來400多批次5萬多人次前來參觀,使當地紅色文化特質更加凸顯,融入市民血脈中。二是展紅色文化宣傳。編寫大田縣革命老區發展史,每年清明節、國家公祭日前后,舉行全縣性祭掃活動,開展升國旗儀式,依托“武陵閩中工委會址”、“第二集美學村”、“葉炎煌故居”等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每年約6萬多人次參加。全縣中小學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在中央文明網、全國未成年網刊發,廣西、山東等地文明網轉載這一經驗做法。2019年陳愛蓮紅色故事宣講《歲月塵封下的一顆光輝靈魂》參加三明市紅色故事演講比賽獲一等獎,并進入全國“學習強國”平臺,取得良好社會效果。三是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全縣根據“文化強縣”戰略目標,將整合現有紅色資源,申報一批革命遺址群列入國保單位,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做長一條紅色文化產業鏈。同時,策劃生成一批紅色文化項目,將推出紅色旅游線路,開發紅色旅游紀念品,舉辦紅色文化演出,增強廣大市民紅色文化文明記憶。全面實施紅色文化進校園“六個十”工程,組織學生即讀長征,紅巖等10本紅色經典書籍;唱十送紅軍,長征,映山紅10首紅色經典歌曲;看10部紅色經典影視;誦10首紅色經典詩詞;游本縣10個紅色景點;講10個紅色故事。積極開展黨的基礎知識、紅詩紅歌、紅色故事進校園,及共青團、少先隊知識、英雄人物進校園等活動。2018以來,全縣開展紅歌比賽150多場、紅歌專題音樂課12000多課時、以紅歌為內容的主題班會2.1萬多人次。(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