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文明風首頁 > 地方巡禮 > 三明 > 永安市
永安國有林場:發展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林場
http://www.by1520.com?2020-06-11 10:20:52 來源:文明風 責任編輯:康金山

文明風6月11日訊(通訊員鄭麗萍 朱丹宇 林馨怡 魏興谷 黃和順)5月18日,初夏的早晨,微雨。48歲的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黃勝利踏上泥濘山路,又開始了每天的巡山護林工作。移動護林巡護終端顯示,一大早他在福建省永安國有林場經營區徒步近8公里。

“這些年,注重保護生態,突出珍貴樹種造林,調整樹種結構,林分質量精準提升。”在這位老護林員眼里,林場早已告別開荒種樹的年代,走上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近年來,福建省永安國有林場堅持“森林永安、服務燕城、順勢而為、持續發展”十六字方針發展理念,以保護生態為先,保障民生為本,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功趟出一條圖強向上的科學發展之路。

前仆后繼繪青山。“推動林場發展由以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福建省永安國有林場場長魏永平,說出了林場改革發展的新路徑。

破題開路——變革,持續發展

永安國有林場,始建于曾經的禿嶺荒山之上。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全省掀起大辦林場的熱潮。一支支林業大軍挺進江河兩岸、水庫周邊、風沙前線等生態脆弱區,吹響“大干三年,綠化荒山”的號角。1956年,一支“綠色軍團”挺進永安,支援山區林場建設,同年10月,永安縣東坡林場正式成立(現永安國有林場前身)。實行“省辦、專管、縣監督”的管理體制,主要任務就是植樹造林、荒山綠化。

黃懷德,就是這支大軍中的一員,曾任永安國有林場計財科科長。

1958年,26歲的黃懷德在惠安縣梅莊鄉任團委書記,為響應黨的號召支援山區建設,他和來自南安、仙游等地近300人的林業大軍來到永安,從此扎根林區。

從劈草、煉山、挖穴、整地到采種育苗、植樹造林,黃懷德和工友們攻下一個又一個山頭,給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色的盛裝。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這支“綠色軍團”完成造林近5萬畝。

“建場初期,大家住的是‘干打壘’、破廟、豬欄,吃的是咸菜、蘿卜干,點的是煤油燈,方圓幾百平方公里,只有一輛破舊馬車做交通工具。”父親生前訴說的當時集體勞動場景,黃和順不敢忘記。

現任永安國有林場工會副主席的黃和順,是黃懷德的小兒子。1985年,黃和順高中畢業后也到林場工作,成為一名營林生產隊的工人。

“父親是閩南人,不適應山區寒冷的天氣,冬天總是很難熬的,工人們在山上勞作,有些地方路不通,過河送飯都需要艄公幫忙。”談起老一輩林場人的那段崢嶸歲月,“林二代”黃和順深有感觸。

子承父業,一家兩代人,共同見證了林場的歲月變遷。

建場后,近半個世紀過去,雖然在綠化土地、改善生態、木材生產、科技示范等領域立下功勞,永安國有林場和全省其他國有林場一樣,也面臨身份不明確、發展方式單一、積極性不高等一系列急需解決的難題。

從“砍樹經濟”到多元經營,從打破“林場機關化、工人干部化”到改變“不工不農、不事不企”的困境,從承擔種質資源科研到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等公益事業,永安國有林場通過自我革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讓改革的成效不斷凸顯。

工作35年,黃和順親歷了林場的一次次變革:1992年實行“三項制度改革試點”;1998年進行定崗定員轉崗分流機構改革;2002年起,盤活資產,進行多元化經營;2010年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改革;2017年國有林場改革,定性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定編、定崗……如今,如何創新管理與經營機制,林場仍在探索前行。

“保障工資待遇、提高職工福利,讓我們工作更加安心。”其中深化人事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留給黃和順的印象最深,每一次變革都讓他和同事吃了一顆“定心丸”。

走過一個甲子,永安國有林場已順利完成改革任務,目前擁有經營總面積6.1萬畝,林地面積5.5萬畝,森林總蓄積量80.7萬立方米,平均林分蓄積量16平方米/畝,年均收入超千萬元。

服務大局——擔當,積極作為

永安國有林場積極加強城區一重山森林景觀的保護和改造,圖為將軍山公園步道。(來源:永安市融媒體中心)

走進福建省永安國有林場管理的山林,枝繁葉茂,綠意涌動。副場長陳洪坤看到昔日的荒山野嶺,如今已是郁郁蔥蔥的樹林,成就感油然而生。

1992年,陳洪坤從福溪采育場調到林場工作,28年過去,在他看來,林場回歸生態本位后,“保民生”是林場改革發展的另一條底線。

“所謂的保民生,就是要從大局出發服務社會發展,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為當地百姓謀福利。”陳洪坤說。

三明埔嶺汽車工業園是永安新增長區域戰役重點項目,2008年,為服務當地經濟發展,解決園區用地問題,省林業廳專門開了一個協調會,最終決定免征這個項目的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費用合計3000多萬元。永安國有林場從大局出發,決定免征1073畝林地的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用于汽車工業園區建設。

這項沒人做過的工作,落到了陳洪坤頭上,由他負責辦理林地征占相關手續。“將林地免費贈送出去,這在全省也是頭一回,當時我們也十分迷茫,不知政策是否行得通,手續又該如何辦理?”

經過一年多的跟蹤和對接服務,這塊土地終于成功交付,讓陳洪坤至今記憶深刻。

這是永安國有林場服務當地社會發展的一個實例。近年來,隨著永安市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不斷擴大,林場被征占用的林地日益增多。然而,林地是林場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林地被征占用,林場如何在生存發展與服務大局中尋得利益的平衡?

“要轉變工作思路,從林地資源常規管理向服務地方項目建設轉變,從大局出發,主動站位、主動融入、主動作為,創新方式方法,與市政府達成共識,合作開發部分林地,參與收益分成,使林場與社會發展實現‘雙贏’。”魏永平說。

永安國有林場有位有為,成功破解省市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難題,成為地方發展的助推器。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征占用地近1000畝,永安竹天下文化旅游產業園征占用地1350多畝……自2006年以來,永安國有林場共被征占用林地面積達9116.325畝。

永安國有林場具有其特殊性,地處城郊,是一個“城市型”林場,其中3個工區地處城市周圍,林地面積4.7萬多畝,占全場林地面積77%以上。隨著居民對人居環境的需求越來越高,2013年,永安市提出建設森林永安,加強城區一重山森林景觀的保護和改造,成為林場的又一項重要工作。

在永安市區的將軍山公園里,市民穿梭在景色迷人、綠樹成蔭的道路兩旁,這是大家飯后散步和休閑的好去處。

“幾年前,將位于永安城區周圍1萬多畝的山場規劃為森林公園,這里的林分長勢良好,能為居民生活提供森林景觀資源和良好的休閑環境。”陳洪坤說,“將軍山公園劃入位于城市中心的商品林約350畝,林木價值約1000萬元。”

永安國有林場還為途經市區的3條高速公路、一條國道、一條省道、一條鐵路、兩條高鐵及沙溪河兩岸提供綠化近1萬畝。

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和地方公益事業,歷年來,永安國有林場共返還村林價款557.6萬元,為鄉村道路建設、教育事業、扶貧掛包村提供資金413.68萬元,同時,生產經營為當地農民提供生產勞務和就業機會,每年增加農民收入約200萬元……林場服務發展不止步。

“一城山水滿山樹”。以大山為依托,永安國有林場活念生態經,托舉綠色夢,在構筑美麗的生態家園路上越走越遠。

乘勢而為——創新,銳意進取

黃德龍夫婦是場里令人羨慕的一對,不僅因為夫妻倆情比金堅,更因為兩人都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默默為林業奉獻一生。

1999年,永安國有林場參與福建柏良種選育試驗研究項目,從省林科院引入福建柏天然林和人工林,共129株優樹種子進行分系育苗。黃德龍夫婦負責此科研項目,由此開始了與福建柏的情緣。

福建柏是我國南方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經濟價值與杉木媲美。但它既不像杉木對地力有高要求,也沒有馬尾松有感染松材線蟲病的困擾,對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

經過21年的選育,他們的努力終于有了成果:這批優樹種子成功實現單株立木材積遺傳增益20.93%~68.07%,無論生長周期還是樹高,都遠遠超出其他單株。這讓夫妻倆喜出望外。

最終,黃德龍夫婦參與的這一系列項目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8年12月,他們培育的成果還被審定為福建省林木良種。

在永安國有林場還有很多“黃德龍”的身影,正是有了這些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林場在科技興林、培育資源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專業技術人員共撰寫各類論文40余篇,獲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項。現階段,正在參與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福建柏良種及培育技術推廣示范》、三明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馬尾松種質評價及速生、高產脂良種選育》并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獨立承擔三明市林業局科研試驗項目《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經營技術研究》《石墨烯對杉木不同林分增效施肥的研究》。

森林經營周期長,若是杉木至少需要26年輪伐期才能看到收益,如何讓遠期收益提前變現,一直是林業部門探索的方向。

近年來,永安國有林場堅持 “以林為本、生態優先、合理利用、綠色發展”的辦場方針,積極探索“國有林場+農戶”“國有林場+鄉村”的經營模式。通過創新林業經營模式,加強了森林集約經營,提升了森林質量,實現了村財、林農增收,林場森林資源增加、經營收益提高的雙贏效果。

“這實際上就是由林場進行集約化管理。”魏永平說。林場創新采取受讓經營、合作造林、合作經營3種模式,推行“所有權不變、經營權合作、收益權共享”,林農只需提供采伐跡地或與林場合作經營,后續的撫育、管護、采伐等工作全部由林場負責,收益可以每年預付也可以采伐時分成。

去年,為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改革,放活集體林地經營權,促進林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三明市開始試行“林票制”改革。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他企業單位或個人共同投資造林或合作經營,由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控股經營,并根據對方所需投入資金比例制發林票,林農所持林票可以進行交易、質押、兌現。

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對制發的林票進行兜底保證,一代林采伐結束時,每畝林地出材量不能少于10平方米,遠大于全市集體林經營水平。同時,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必須兜底回購林票,無條件、隨時兌現林票面值,并支付利息。

面對這場改革,永安國有林場不等不靠、積極主動、順勢而為,率先在永安市推行“林票制”改革,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新的林業經營模式和林票制有效盤活林農手中的森林資產,解決了資金、技術、管理問題,充分發揮了國有林場的優勢。”魏永平介紹,目前林場創新經營模式面積合計9465畝,林票制發面積449畝,金額達94萬元。

一方面不斷改革創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另一方面順應發展趨勢,走上既提高經營效益又促進林農增收的“雙贏”之路,永安國有林場承載著綠色的光榮與夢想不斷前行。

(來源:三明日報)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