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抗日名將廖海濤
http://www.by1520.com?2018-09-05 09:29:29 黃筱菁 來源:東南網

  福州三山陵園廖海濤紀念碑(楊杭芬供圖)

  上杭溪口廖海濤紀念亭(楊杭芬供圖)

  塘馬戰斗主戰場——王家莊戰斗發生地(資料圖片)

東南網9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筱菁 通訊員 蔣紅嬰 王凌)“沒有屈膝投降的布爾什維克。”面對敵人以親人之命為要挾,廖海濤寫下了這樣大無畏的壯烈答復。1928年3月,廖海濤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家鄉農民武裝暴動。此后,他帶領紅軍游擊隊在雙髻山地區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1938年春,廖海濤率部北上蘇皖抗日前線,在率部進入江南的一系列戰斗中,浴血奮戰,為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立下不朽功績。

1941年,廖海濤任新四軍六師十六旅政委。同年11月28日,在江蘇溧陽塘馬地區的塘馬戰斗中,為掩護蘇南黨政軍機關人員轉移,32歲的廖海濤在戰斗中壯烈殉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并沒有忘記這位抗日名將。廖海濤的外孫女楊杭芬說,廖海濤是一個為民族解放不計得失、不畏生死的鐵血軍人,時代發展至今,他的精神仍然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鐵石人”

1909年,廖海濤出生于上杭縣溪口鄉大嶺下村。他父親在清末時考取了秀才,對讀書很是重視,童年時,廖海濤在村中的私塾誦讀詩書。11歲時,不滿足于舊制私塾,廖海濤要求到新制的小學求學,雖然家庭經濟漸變困難,但母親江細妹還是節衣縮食,供他到鄰鄉的白砂小學學習。小學畢業之后,廖海濤又上了縣城的中學,但因家庭生活貧困,中學沒有讀完便回家種田。此后,他經人推薦到石銘小學任教,成為一名教書先生。

1928年3月,在上杭縣委宣傳部部長兼東二區區委書記羅壽春的介紹下,廖海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9年5月,廖海濤等共產黨員領導大嶺下農民舉行武裝暴動,成立了上杭二區第九鄉革命委員會,廖海濤被選為革命委員會主任。

根據《廖海濤傳》一書,在擴大紅軍的工作中,廖海濤帶頭到各家各戶進行廣泛的政治宣傳鼓動,由于天生有一個好歌喉,每當有一群百姓在聊天時,他就會放開歌喉,用唱山歌的形式宣傳爭當紅軍的重要意義。

1935年4月,閩西南黨政軍領導干部聯席會議召開,會議推選張鼎丞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廖海濤等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會后,根據部署,廖海濤擔任杭代縣軍政委員會主席,為粉碎國民黨的“圍剿”,在雙髻山地區領導紅軍游擊隊和人民開展斗爭。

據《福建英烈傳略》記載,敵人制服不了廖海濤,遂派兵逮捕了他的母親、妻子和幼子作為人質,并寫信要挾廖海濤投降。廖海濤見信后憤怒地把信撕碎,揮筆答復:“只有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沒有屈膝投降的布爾什維克。”敵人惱羞成怒,槍殺了廖海濤的母親,把他的幼子拋入黃潭河淹死,而他妻子備受殘酷折磨,客死他鄉。忍著痛苦,廖海濤依然堅持在雙髻山進行革命游擊斗爭。從此,廖海濤有了一個伴隨他一生的稱號,“鐵石人”。

抗日英模

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后,杭代紅軍游擊隊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閩西南第七支隊。1936年8月,廖海濤率領紅七支隊全殲集中在大洋壩炮樓里的反動民團和豪紳、惡霸,給附近的民團很大震動。1937年2月12日,國民黨157師黃濤部集中700多人包圍進攻雙髻山殺人崠。廖海濤指揮紅七支隊與敵展開激戰,成功擊退敵人,敵人傷亡共200多人,而我方傷亡僅幾人。

1938年1月28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閩西南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廖海濤被任命為第二支隊四團的政治處主任。1938年,陳毅、張鼎丞分別率領新四軍一、二支隊挺進蘇南,與粟裕率領的先遣支隊一起展開敵后游擊斗爭,經韋崗、新豐車站、麒麟門、延陵、寶堰等戰斗,開辟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

1940年4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經研究決定,以原二支隊機關為基礎,組成新二支隊,統一指揮滬寧鐵路以南部隊,廖海濤任副司令員。由于新二支隊剛剛組建,組織機構還不健全,既無委任司令員和政委,也未委任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領導新二支隊的重任都壓在廖海濤一人肩上。5月14日,廖海濤率部指揮赤山之戰,全殲日軍吉田中隊100多人,俘虜2人,繳獲步槍60多支,機槍2挺,擲彈筒2個,九二式步兵炮1門,這是新四軍在日寇手中繳獲的第一門大炮,為堅持江南抗日斗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蘇南抗日根據地,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此外,在新二支隊成立后的1年多時間里,共與日寇大小戰斗幾十次,每次大的戰斗,廖海濤都親臨一線指揮。《廖海濤傳》作者之一劉志慶曾統計發現,在茅山抗日根據地創建過程中,到廖海濤犧牲前,廖是直接參與或直接指揮對日作戰次數最多、殲敵最多的新四軍將領。

根據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六師(蘇南)研究分會編撰、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勁旅雄風——江南鐵軍征戰紀實》一書,“皖南事變”后,為反擊國民黨政府非法取消新四軍番號,中共中央軍委于1941年3月,將原新四軍五個支隊,擴編為七個師,把堅持江南的部隊改變為新四軍第六師,譚震林任師長兼政委,羅忠毅任參謀長。5月,譚震林來到杭寧鐵路以南太滆地區,宣布了路南部隊整編為十六旅,羅忠毅兼旅長,廖海濤為旅政委,十六旅成立后決定揮師西返。10月,第十六旅移駐溧陽塘馬一帶整訓。

血灑疆場

塘馬村,一個位于江蘇溧陽西北丘陵地上的村莊,當時僅百來戶人家。1941年11月發生在這里的慘烈戰斗,寫入了抗戰史冊。

《勁旅雄風——江南鐵軍征戰紀實》一書中,記錄下了這場戰斗的始末。塘馬戰斗前,我蘇南黨政軍領導機關、后方醫院、被服工廠、修械所、旅教導隊等以及前來集訓的部隊,都住在以塘馬為中心,總面積不超過20平方千米的19個村莊上。1941年11月25日,日軍對我駐溧水縣白馬橋地區的四十六團襲擊失敗后,繼續向金壇等多個據點增兵。

11月27日深夜,日軍南浦旅團步、騎、炮兵3000余人,偽軍800余人,從各據點出發,分東北、西北、西南三個方面向塘馬地區襲來。11月28日清早,晨霧籠罩大地,能見度極低,6時許,十六旅特務連哨兵在塘馬東北方向首先發現敵情,一聲槍響打破了清晨的寂靜,揭開了塘馬戰斗的序幕。

羅忠毅、廖海濤迅速判斷敵人采用的是分進合擊戰術,想要重兵突襲十六旅旅部和蘇南黨政領導機關。戰斗打響后,旅部特務連接受命令,首先迎戰敵人。與此同時,羅忠毅、廖海濤通知王勝和王直率旅部及黨政軍后方機關轉移,抽調四十八團二營六連掩護機關行動,并親自到塘馬東南王家莊以北一線指揮戰斗。

戰斗密集而激烈,羅忠毅、廖海濤始終和戰士奮戰在第一線,指揮著部隊打退日偽軍一次又一次的猛攻。面對異常危險的戰場,羅忠毅沒有轉移,而是命令五副連長帶兩個排去支援廖海濤和特務連,自己則留在前線繼續觀察敵情。在槍林彈雨之中,羅忠毅被子彈擊中,英勇犧牲。

羅忠毅的犧牲,激起了將士的滿腔仇恨。在斗爭中,我軍機槍手中彈陣亡,廖海濤接過機槍,對準敵人猛烈掃射,隨后因腹部中彈倒下。中彈后,他依然用手捂著鮮血直流的傷口,堅持指揮作戰,并讓二營營長黃蘭弟繼續統一指揮。最終,年僅32歲的廖海濤傷勢過重,血灑戰場,一代名將就此長眠于蘇南土地之上。

這場戰斗中,270余名新四軍指戰員壯烈犧牲,但他們斃傷敵偽500余人,使日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掩護了蘇南黨政軍領導機關安全轉移。

緬懷英烈

羅忠毅、廖海濤犧牲的消息傳來,全軍將士和鄉親都悲痛無比。兩人犧牲后,軍部隨即發出電文:“羅、廖二同志為我黨我軍之優秀老干部,為黨為革命奮斗十余年,忠實、堅定、勇敢、負責,艱苦締造蘇南根據地,卓著功績,羅、廖同志壯烈犧牲,全軍一致追悼,昭彰先烈。”

根據《廖海濤傳》的記錄,1942年2月10日,七師師長張鼎丞撰寫《悼羅忠毅、廖海濤兩同志殉國》一文,文中寫道:“羅、廖兩同志所率的部隊,一貫表示著鐵一般的團結,堅持革命戰爭到最后勝利的部隊。”“這完全表示了羅、廖兩同志實行了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的政治領導與自己對革命的忠勇模范去教育他的士兵,使自己率領的部隊成為真正的革命軍隊,成為政治上覺悟的軍隊,因此就能為民族為人民解放而戰斗到底。”

而楊洪才在撰文《追念廖海濤同志》中,對廖海濤革命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廖同志雄才大略,不僅是軍事領袖,而且是政治領袖,可以指揮千百健兒在戰線上沖鋒陷陣,亦可以在千萬民眾面前發表抗戰建團的宏論。”“雖身為江南抗戰領袖,而毫無領袖之矜持,態度淳樸,對下級尤其親愛。責己以嚴,待人以寬,為人之模范。”

對廖海濤的紀念,并不只在戰火紛飛的歲月。2014年,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廖海濤位列其中。如今,在溧陽市西山烈士陵園,羅忠毅、廖海濤兩位烈士的遺骨被遷入這里安葬,當地建了規格較高的墳墓,并寫了碑文,讓后人永遠紀念;在塘馬戰斗所在的塘馬村,烈士陵園內修建有廖海濤烈士紀念亭;溧陽市后周中心小學,為了繼承革命傳統,學習先烈為國捐軀的赤誠之心,成立了羅忠毅、廖海濤中隊。而在廖海濤的家鄉上杭縣,當地在溪口大連村建設了廖海濤紀念亭和海濤公園,緬懷這位英勇的革命烈士;在福州市三山烈士陵園,也立有廖海濤紀念碑。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