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最新国产精品视频每日更新,日韩欧美高清播放器,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人妻教师痴汉电车波多野结衣,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試驗”兩年 廈門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出優質經驗
http://www.by1520.com?2018-08-28 09:32:00 劉艷 來源:廈門網

廈門日報最新航拍

高顏值的生態環境航拍,得益于廈門在發展中一以貫之的生態文明理念。圖為美麗的鷺江兩岸。(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通訊員 李春妮朱旭旭)2016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距今已經過了整整2年時間。回顧2年間走過的生態文明之路,廈門邁著平穩矯健的步伐快速前行。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透過廈門這個窗口,一條涵蓋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深刻變革的“中國之路”呈現在世人面前,一幅綠水青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秀美畫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空經緯里徐徐鋪展。

8月的廈門,天風海濤,萬石涵翠。

位于廈門市主城區的筼筜湖,1.6平方公里的水面碧波蕩漾,湖光瀲滟;湖水中,數以萬計的魚類悠游自在;以白鷺為代表的幾十種、數百只水鳥或在水面蹁躚,或在岸邊靜棲;環湖步道上,流連賞景的游客、散步健身的市民絡繹不絕。

視野放大到1699平方公里的廈門,鼓浪嶼上,環島路畔,五緣灣內,軍營山下……中國五大經濟特區之一的廈門,城鄉處處如筼筜湖一般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這一切,不僅因為廈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更要歸功于改革開放以來,廈門在發展中一以貫之的生態文明理念。

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盛贊廈門是“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和“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這既是對廈門的充分肯定和深情褒獎,更是殷切囑托和有力鞭策。

這一殷殷期望,給廈門生態文明建設按下了“快進鍵”,生態文明有了更科學的詮釋,有了更豐富的注腳。2018年3月,《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揭曉,在全國150個城市中,廈門環境排名第6位。

新篇章,新作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廈門將繼續用生態文明之匙,開啟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之門,在新時代新起點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和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朝著“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和集中展示“中國夢”的樣板城市不斷邁進,持續增創廈門綠色發展新優勢。

始終堅持先行先試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廈門在生活垃圾分類、小流域綜合治理、“多規合一”、“海綿城市”建設機制、空氣治理、綠色金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出有效做法和經驗。

一種綠色險種在廈門推行,廈門對垃圾焚燒、污水處理、醫藥、建材等污染物排放總量和環境風險因素較大的企業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針對環境問題和環境污染事件,環保責任險不失為一種良方。

這一先行先試之舉,是《廈門市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暨廈門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動方案》的一項內容。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表示,該行動方案是廈門生態文明發展的“指南針”和“路線圖”。

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怎么進行?路向何方?強化頂層設計,大膽先行先試,創新突破,在更高層次上謀劃和推進生態文明發展。2016年5月至12月,廈門市委托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圍繞廈門“兩個一百年”愿景和戰略規劃,編制符合廈門特色、適合廈門實施的《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以“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共同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綱”;以“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作為配套制度,并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等制度共同構成廈門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網”。與此同時,《行動方案》還提出了增強空間管制能力、提升科學管理水平、擴大資源承載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強市場作用力度、共同建設生態文明等6大行動,重點推進36項改革任務、58重點改革成果。截至2018年8月,廈門完成了48項重點改革成果,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貼近廈門實際,不是空中樓閣,能夠具體落實。”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唐凱這樣評價《行動方案》。

管長遠、利全局、可操作,伴隨《行動方案》的落地實施,廈門生態文明發展之路更加明晰、堅定、順捷、暢達,并在生活垃圾分類、小流域綜合治理、“多規合一”、“海綿城市”建設機制、空氣治理、綠色金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出有效做法和經驗。

根據規劃,到2020年,廈門將形成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始終堅持綠色發展

邁入高質量發展領跑方陣

廈門在改革創新和轉換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過剩產能上做減法,發揮創新創業的乘數效應,讓良好的生態環境釋放發展紅利,形成雙贏局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綠色發展答卷。

沒有方向盤、駕駛位、油門和剎車踏板,純電動無污染。2018年7月,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金龍阿波龍在金龍客車生產基地成功下線,這些車輛將發往北京、雄安、平潭、廣州、深圳等地封閉園區投入示范運營,并將銷往日本,創下中國無人駕駛車輛出口第一單紀錄。

這是廈門加快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打造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堅持創新發展戰略,打造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在廈門市的決策者看來,這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高技術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又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高擎改革開放的巨椽,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雙千億”為抓手,廈門不斷打造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領跑方陣。

垃圾分類回收,像點外賣一樣簡單,這是廈門廢品大叔帶來的新興模式;鼠標點擊一下,就能對商場的中央空調設備進行群體控制,奧普拓推出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利用大數據實現節能減排,年平均節能達到20%以上……在今年的“6·18”交易會上亮相的廈門企業,不少在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物聯網等領域處于全省乃至全國領先水平。

緊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新機遇,培育發展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物聯網等新經濟、新業態。目前,廈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7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5比41.7比57.8;產業規模快速提升,2018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增加值54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的68.8%,全市1425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營收1089億元,增長15.5%;產業集聚進一步提高,平板顯示、旅游會展、金融服務、軟件信息、航運物流5條產業鏈群產值(收入)均突破千億;產業創新進一步提升,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占全省一半,一批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其中,聯芯集成電路成為國內最先進的28納米晶圓專業代工企業;萬泰滄海第二代宮頸癌疫苗獲得臨床批件;特寶生物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十三五”重大新藥創新項目。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生態優勢也能變成經濟優勢,形成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關系,這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引領著發展邁向新境界。

翠影紅霞映朝日,登高壯觀天地間。在同安軍營村、白交祠村,“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標語在大山中顯得格外醒目。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兩個村莊窮鄉變富壤,山村變花園,山上造林“戴帽”4100畝,山下發展茶園6000多畝,并成功打造“一村一品”。

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對標世界一流經濟體提升營商環境,廈門在改革創新和轉換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過剩產能上做減法,發揮創新創業的乘數效應,讓良好的生態環境釋放發展紅利,形成雙贏局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綠色發展答卷——5年來,廈門地區生產總值(GDP)從3018億元增加到4351億元,但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9.63%,水耗下降20.44%,真正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比翼齊飛。2017年,廈門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耗電572.05千瓦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耗水9.32噸,這些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始終堅持制度護航

打響一場生態保衛戰

向來以溫馨包容著稱的廈門,以“鐵腕”政策打響了一場生態保衛戰,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斷前行。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性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

向來以溫馨包容著稱的廈門,以“鐵腕”政策打響了一場生態保衛戰,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斷前行。

運用立法手段,保護資源。《廈門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是全國副省級城市中首部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法規。《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是全國第一部全流程管控的人大立法。《廈門經濟特區水資源保護條例》是全國第二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法規。《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廈門市海洋環境保護若干規定》……在廈門,30余部與生態環境建設和資源保護有關的法規規章落地生根,環境監管從末端管理真正走到了前端決策。

“誰污染,誰買單!” 2018年3月27日,廈門同安區法院向“汀溪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交通事故導致水污染事故索賠案”雙方當事人送達民事調解書,賠償責任人同日支付了全額賠償款75萬元。至此,全省第一例以政府為原告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正式結案。

這是廈門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保護青山綠水的縮影。2018年,廈門成立生態環境審判庭,六區涉生態案件統一管轄,更嚴司法筑牢了綠色生態司法屏障,有效提升了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廈門從來不把GDP作為經濟發展的唯一考核指標,而是把經濟社會發展、物質文化建設、環境生態保護納入全市經濟發展的規劃,把發展過程中的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廈門在全國率先推行各區黨政領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率先全省制定實施《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試行)》,除考核各區黨委和政府外,還進一步延伸到市直部委辦局、省部屬駐廈單位和與生態文明相關的市屬國有企業,同時在指標設計上,新增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濕地保護率、生態環境質量等10項指標,體現廈門考核特色。通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廈門樹立了鮮明導向,嚴明“不以破壞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經濟社會發展準則。

始終堅持惠及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最關注的環境問題

如今的廈門,每一寸肌膚都被綠色浸潤,居民無論住在何處,步行15分鐘內即可到達一個公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4.09平方米。

樹立改善生態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產品、優良生態環境的迫切渴望,廈門久久為功,持續為老百姓、子孫后代打造出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打造了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

“圣人治世,其樞在水。”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清晨6時,朝陽的第一縷光輝把翔安區內厝鎮蓮溪蔡塘段水面鍍上一層金色的薄膜,彭水山和他的同事,嫻熟地伸出約5米長的竹篙,溪水上漂浮的垃圾被一網打盡。彭水山感慨地說:“溪水比以前干凈多了,環境也好太多了。”

為了給市民群眾提供安全、優美的水生態環境,多年來,廈門貫徹“陸海統籌”理念,實施“海陸聯動、河海共治”,并全面推行河長制,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推進溪流污染整治,流域保潔率達到100%,全面建設安全生態水系。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海域面積約為35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為226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無居民海島共有17個。廈門市與舊金山市簽署《海洋垃圾防治“伙伴城市”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海洋垃圾防治合作交流機制,通過九龍江源頭垃圾攔截、陸源控制、沿岸保潔、海面收集、無居民海島清理、海滄入海口設置移動式攔截收集等多道關口把關,形成海洋垃圾防治的廈門做法。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這是廈門給人的直觀印象,更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于幸福最真切的體會。

“廈門藍”是鷺島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也是廈門人最引以為豪的一抹色彩。廈門在全省率先實施《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AQI超過50即啟動各部門聯防聯控的應對預案;推行綠色港口建設,建成福建省首個高壓船舶岸電項目廈門遠海碼頭,逐步實現船舶停靠“零油耗、零排放、零噪音”;2017年,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9.2%,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名列第四位。

如今的廈門,每一寸肌膚都被綠色浸潤,居民無論住在何處,步行15分鐘內即可到達一個公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985年的4.43平方米提高到14.09平方米,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36%提高到43.59%。2016年,大美廈門遭受超強臺風“莫蘭蒂”的重創,廈門重新梳理這座城市,城市高顏值不僅迅速回歸,還變得更美。廈門大學外教、來自俄羅斯的亞歷山德拉說:“廈門就是一個天然氧吧,多層次的綠化讓人內心很平靜,也能讓心歸于平靜。”

始終堅持文化建設

綠色發展方式成為市民自覺行動

生態文明理念,在廈門這座城市,在其街巷、建筑、產業、綠化方面都清晰可辨,綠色發展方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廈門全市上下的自覺行動。

雨后放晴,風扯云動,鼓浪嶼宛若明珠一般煥發出奪人的魅力。當乘坐的鷺江之星輪船經過鼓浪嶼時,波蘭媒體協會主席特拉赤克立刻拿出攝影機,記錄精彩瞬間,他說:“廈門比我想象得還要美妙。”

2018年6月23日,由中國記協主辦的“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福建主題采訪活動聚焦廈門,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記者深入廈門采風,齊贊廈門“高素質高顏值”。他們很驚訝,這座城市怎么這么美?

生態文明建設,貴在創新,重在建設,成在持久。如果說制度和法治是保障,那么,生態文化建設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基,這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內生動力。

夜幕降臨,吃過晚飯,居民們陸續下樓,將垃圾袋放到小區一樓的廚余垃圾桶后,他們散步的身影融入夜色中。當前,廈門構建了“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工作格局,并且,生活垃圾分類被納入校本課程,推動生態文明教育長效化。

“田李溪溪流兩側從養鴨場變成綠地,風景湖由臭水橫流變成碧波蕩漾……”在灌口鎮頂許社區書院,灌口鎮上塘村原支部書記林和興,列舉了家鄉灌口這幾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這樣的場景,在社區書院時常出現。廈門探索建立了以社區書院總部、社區書院指導中心、村(居)社區書院三級服務管理體系,著力培育生態文明理念,推動居民在衣、食、住、行上加快向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

生態文明理念,在廈門這座城市,在其街巷、建筑、產業、綠化方面都清晰可辨,綠色發展方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廈門全市上下的自覺行動。

“山無高下皆行水,樹不秋冬盡放花。”馳而不息、蹄疾步穩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改變著廈門這座城市的外形,也沉淀為城市的文化,化育為城市的精神。當下的廈門已形成生態環境的自然之美,科學發展的和諧之美和溫暖感人的人文之美。2017年,“高素質”“高顏值”的廈門吸引超過7800萬人的旅游總人數,總收入達1160億元。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